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小说理论家如何运用文学比较的方法,评论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作家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外小说的异同。文章认为在晚清小说理论中既有我国传统的文学比较研究,也有西方“比较文学”研究。指出这两种小说比较研究的联系与不同,并说明晚清小说理论家们的种种探讨,目的仍然是为小说创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研究大致形成了两种思路:一是将其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看待,注重寻找中国现代小说的生成因素,这种研究将五四文学无法包容的问题纳入近现代文学的视野中.二是将其作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侧重寻找晚清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承续性.面对晚清小说的诸多问题,"传统/现代"的研究框架也有无法涵纳的地方,而雅俗的维度与政治话语的考察为晚清小说研究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小说界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对《盛京时报》所刊载的小说作品的梳理,并结合当时的小说理论文章,指出晚清时期《盛京时报》所刊载的31篇小说一直受到忽视,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而且在晚清东北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小说创作既有落后于全国大形势的一面,又因其自身社会特点而表现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老残游记》是一部具有很大混杂性的小说,既有对晚清时期帝国世态风物的写真,又有自我辩诬泄愤的自传式叙述,还花费许多笔墨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关切和评判,而这些都没有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老残游记》既有谴责、政治、侦探、公案等晚清通俗小说元素,又有为当时士人群体所喜的抒情元素。《老残游记》混杂性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欲求的多样性、读者市场的倾向性和小说体式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8.
论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样式.改革文学的叙事目的是以文学创作来验证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展开其结局并适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情境之下的主导性社会政治话语.这当中既有工业题材、政治题材的小说创作,也有相当规模的报告文学传世.一些"改革者"、"政治家"、先进的"科学工作者"呼之欲出,给文坛带来了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相似文献   

11.
晚清乌托邦小说创作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将此阶段的乌托邦小说与当时的域外小说进行比较,便可发现晚清作家的这部分作品受到了西方乌托邦小说和日本政治小说的共同影响,其中又以《回顾》的影响最大。在列强环伺、国运衰微的特定历史语境中,《回顾》中的“拟乌托邦”思想由于切合了晚清知识分子急切渴望翻转现实的心态而在晚清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其创作模式更因此而成为一时圭臬,对晚清乌托邦小说的时空结构、叙述方式皆有决定性影响。而由于日本政治小说对晚清作家的直接影响亦同时发生,客观上便使得当时的政治小说、理想小说、科学小说等文类概念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主要以报刊杂志为载体,其广告宣传方式已具近代特色。传播者在各大报纸上登载征文广告;或在杂志上开辟广告专栏做各种广告宣传;或者在随报附送的单页小说上登载广告;或者在单行本的封底上介绍小说作品等。晚清小说的传播者通过广告,宣传救国救民的办刊宗旨、阐明小说理念,指导作家借鉴中外小说艺术规则,提倡千奇百怪的小说类型,强调版权、标明稿酬,或者在杂志上登载与小说无关的商业广告来扩大经济来源。晚清有关小说的广告宣传,推动了小说的发行,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等"清穿"类型,创造了穿越小说的历史辉煌,使得"穿越小说"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当前的穿越小说创作多局限于"梦回大清"的"清穿"模式,有千篇一律的弊端,迫切需要有新思路,可从小叙述到大叙事、从解构到建构、从"过去"到"未来"开辟新的方向。这将有助于穿越小说创作打破瓶颈,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从西方引入的一种文学类型,晚清政治小说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与乌托邦色彩,是创作者用以开启民智的工具,主旨不在文体建设。尽管如此,作为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晚清政治小说在“说教”中实蕴含着巨变,它在题材、叙事、传播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现代性意义,并影响着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晚清青楼小说的传播与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以大上海为轴心,江、浙繁华商埠为辐射带,形成了极具江南文化意味的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青楼小说系列。清代后期小说的这种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历程中是独特的,从清代后期青楼小说叙事风格的地域化与传播走向、接受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地域化;小说叙事主体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濡染;小说的文化渊源与南方文化生态及相关的人文背景等层面来阐释清代后期文坛这一奇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晚明开始,由于文人介入小说创作,融入了文章的理念和写法,带来了通俗小说的文章化发展趋势,在清前中期形成了一族具有文章写作技巧和寄托言志功能且适合案头阅读的小说群落,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文章体”与“说书体”小说相颉颃,成为清代小说的重要一翼。“文章体”小说的产生印证了文体发展的规律:每种文体在低级发展阶段都会努力融合借鉴其他成熟文体;“文章体”的产生也表明通俗小说立场和核心价值的雅化转变,昭示着与传统“说书体”迥异的文章化小说美学范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清代教育小说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至清代,教育小说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与清代社会背景、小说创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前代教育小说写作经验的积累有关。除长篇教育小说《歧路灯》外,清代还产生近一百三十篇短篇教育小说,其中白话小说集中于对家庭教育的反映,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文言教育小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题材的开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