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时,教师要走进文本,挖掘美、领悟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整体之美,使他们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就一堂课的整体美而言,讲究的是教师的课型设计美和组织实施中的节奏美;就课堂教学双向交流性而言,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美;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而言,要求教师练就教学语言美和行为美;在课堂教学传媒的运用上,如板书、课件、实验仪器等也有美的形式的要求。课堂教学艺术牵涉到美学的诸多具体领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美的教态。是美的教学品格的重要因素,对激发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望和向善的情感有重要作用。美的教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的形态,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仪表、表情、举止、姿态。仪表是教师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不可忽视自己的仪表,要使仪表符合身份,整洁、大方、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表情则要求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举止姿态也应得体有度。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讲台上乱歪乱靠乱转悠。二是美的情绪。美的情绪展现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创造美的教态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周璠 《考试周刊》2012,(25):112-112
从教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自己的课处处充满美。一堂充满美的课,会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心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美、发现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呢?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美、发现美。结合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力求课堂美的。  相似文献   

6.
徐泽猛 《考试周刊》2012,(17):97-9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有些高中学生对美更是达到膜拜的程度。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教态、语言、板书、教学情景等方面,向学生渗透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美与发现美的能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处处都渗透着美,教师要成为引导者与发现者,带领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审美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相应改变观念.从宏观上探讨课堂教学,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本文尝试从“六美”去审视课堂教学.六美分别是细节之美、感动之美、体验之美、殷实之美、语言之美、激情之美.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学有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二是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三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为一位美术教师,不仅仅单纯传授美术的绘画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传播“美”的使者,更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做到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设计美、课堂和谐美,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教态美 什么是教态美?“态”的解释是姿容、情态、风度,包括了一个人的仪表、举止、神情、风度,穿着大方,仪表庄重,讲课时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富有表情,借助一定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陶冶学生的性情,就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文学美、情感美、音韵美和童趣美,用美的语言来塑造美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学性,陶冶学生情操,就必须要追求教学语言的情感美和音韵美,用美的语言来塑造美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语文学科因为其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情感内容,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身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将美在生活中表现和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审美素质呢?所谓审美素质是指包括美学知识、美感能力、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教师是高文化素质的群体,既具有审美垂范的社会效应,又具有审美育人的职业功能.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养。正确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会升华人民的思想境界,丰富精神生活,增长聪明智慧,提高创新能力,能引导人民辨别美与丑、文明与腐朽、高尚与邪恶、诚实与虚伪的界限,增强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使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应当是个有正确审美观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人。他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青少年审美素质教育的重任,这无疑对教师自身审美素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利用各种审美媒介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通过实践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发展美、创造美。广大教师要“按美的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审美的人”。无论是从时代特点还是从职业特点看,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本文着重谈谈教师审美素质的意义和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大力发挥课外阅读的审美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收获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的因素,让课堂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美,简言之就是指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美。它是通过教师的仪表、教学语言、板书、体态语言、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结构这些方面作为载体以显性和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美的创造,由呈现在学生耳目中美的表象的刺激,进而使之心理产生愉悦心态。这种心态会使学生心里兴奋,充满信心,思维敏捷,课堂里充溢着愉快和谐的气氛,教师教得主动,学生学得活泼,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配合,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从承担着审美教育这个任务来说,他应该是美的传播者,是实现教学美的主体因素。课堂教学中美感的有无、美感的程度,主要是由教师自身审美的素质、修养、挖掘教材中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大力发挥课外阅读的审美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收获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的因素,让课堂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9.
赖永菁 《宁夏教育》2008,(12):37-37
语文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当包含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也成为当今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加强学生主动审美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美的东西能让人产生愉悦,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以审美感觉,从健美的仪表到甜美的语言到秀美的板书,都应突出美感,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促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