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称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职称工作中范围最广、比重最大。教师职称评聘对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称工作出现了政策滞后、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管理体制欠完善等问题,特别是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中小学职称制度存在的评聘矛盾更加突出,教师职称管理制度出现j’一些与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给职称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11,(2):6-9
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其初衷是想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了,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引发了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3.
加快职改步伐,为教育教学服务平罗县教育局马赞雄在中小学开展教师职务评聘工作,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改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对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改革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及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称评聘的误区●河北遵化市孙瑞欣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对于促进广大教师忠于职守、发奋进取,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职称评聘政策、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疏漏,实际操作过程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教师职...  相似文献   

6.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束缚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创建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对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得到了国家人事部、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值得关注。“评聘合一”,把教师职务评聘的权力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克服了过去“评”、“聘”主体之间相互脱节的弊端,进…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职权下放后,评聘标准和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办法出现了偏差,凸显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对自身类型特征把握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行机制简单粗放等问题。要从提高高职教育类型特征把握能力入手,制订体现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评聘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职称评聘工作机制,公平公正地评价和认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5日,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评聘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评聘合一”改…  相似文献   

9.
山区教师评聘职称的艰难,教师职称长期无法解决,大大减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空岗补缺”难有“空岗”由于经济不发达,制约了教师评聘职称实行“空岗补缺”,有“空岗”就有名额,...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聘结果出来时,榜上有名者眉开眼笑,落选者不是上访就是和校长大动干戈。如此教师职称评聘,领导与教师矛盾激化,教师之间互相猜疑,这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让许多校长望“评”生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月25日,国家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合一”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12.
职称评聘工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的方式之一,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教师复杂脑力劳动的肯定,它关系到学院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在院校的发展与改革中,教师职称的评聘工作,由于一些制度的不健全,评聘方法还存在一部分缺陷,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渐渐显露出来。这对于职称评聘的严肃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影响,直接关系到职称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实践证明,此制度在农村的建立与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目前职称评聘政策、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不健全,致使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详细分析,提出采用适用性、倾斜性、激励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广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将改革!记者近日获悉,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教育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登记工作的通知》。今后中小学两个职称序列将被整合进入新的同一个序列,以后教师职称将采取评聘结合的方式。以往最多只能评副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未来将可评正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高职称教师是各个学校成熟教师的代表性人物,是各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宝贵财富。但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在获得高级职称后,出现了专业发展止步不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师需要层次不高、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和职业规划水平较低等。解决中小学高职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指导他们开展职业规划、引发他们高层次的需要和实行校内评聘分离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王鹏飞 《师道》2006,(1):10-10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某小学一名体育教师因对学校的职称评定不满,把校长刺成重伤,另外还有3名教师在劝阻中受伤……因职称评聘问题,拔刀相向,大开杀戒,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心惊胆颤。虽已事过境迁,却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按照职称来确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但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评聘中主观因素过多,可依据的有操作性的法规过少,在“人情味”甚浓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腐败。二是评聘中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17.
职称评聘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的职称管理制度,既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又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建国以来职称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评定制阶段和评聘制阶段。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机制,抓好聘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职称评定中的量化考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称评定中的量化考核奎荣熙钱金木伏苟世隆几年来,通过职称评定,大多数够条件的教师评聘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同时相应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教师待遇,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职称则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能力和资历。因而,教师的职称评聘及其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在于,教师的职称该靠什么获得,又该如何考核与某一职称相对应的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和任期考核主要涉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若干具体要求,即"槛值"。然而在教师职称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期考核的实际工作中,对这两个方面的"槛值"设定并不平衡,即对科研方面的要求较高也较多,而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则较为"宽松",一般只要教师完成相应职称所应达到的教学工作量、不出现师德问题就可以了。职称的晋升与聘任,是最为高校教师关注、也最能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牵动效应的因素。因此,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着力把教师职称评聘纳入科学化、时代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  相似文献   

20.
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首先要理清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育人;标准主义严重,个性评价不足;存在编制瓶颈,出现晋升困难;重视职称评定,轻视岗位聘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