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一至大四共3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见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父亲积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负相关。本研究提示,父母应采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帮助子女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激父母。 知识能力:学会理解和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谢父母。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父母长辈养育自己很辛苦,要尊敬父母长辈。2.情感目标:能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幸福;喜欢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3.行为目标: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爱,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学重点:喜欢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长辈的爱。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5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次是自责、恐怖、冲动和对人焦虑倾向,女生的学习焦虑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在各相应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负面的养育方式与子女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3)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产生人际信任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5.8%;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心理控制感是某些父母养育方式和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的中介因素;心理控制感的内控、机遇,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4,(5):28-39
《父母必读》杂志在2014年提出的“自然养育”理念,不仅在倡导让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是强调我们一贯强调的,用最自然的方式养育孩子。其中包括母乳喂养,包括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样理念的倡导中,我们也非常感谢那些和杂志有着高度契合感、一直在不懈努力地推动着自然养育方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表达爱的意愿和方式,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在平时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政治观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大学的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尚不够积极,尤其是政治满意度较低;(2)大学生政治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3)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具有直接的预测效应,而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既有直接预测效应也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离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采用漠不关心的养育态度,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不合理信念以及愤怒行为的爆发,因此要加强对离婚家庭父母和青少年的教育,使父母意识到父母养育的重要性,让青少年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鄙视的人     
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不理不睬,不尽孝心,甚至看不起、厌恶自己父母的人;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2020,(2):6-6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某种意义上讲,是养育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督促父母把以前忽略的课程都补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试想,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感兴趣,又怎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如果不是养育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的生命正在走向开阔,这难道不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吗?所有这些改变,都表明我们在成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大连市三所小学选取574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共同养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对小学生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2)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与小学儿童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量表法对工读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考察工读学校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的父母的养育方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工读学生的问题心理和问题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操劳和养育;能感受父母的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前准备: 1.收集与家人温馨相处的照片以及孝敬父母的典型故事。 2.观察父母一日工作和生活。 3.有条件可制作《我真幸福》的投影片  相似文献   

16.
懂得感恩     
1.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18.
我鄙视的人     
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不理不睬,不尽孝心,甚至看不起、厌恶自己父母的人;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回放、真情诉说等策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感受亲情的温馨以及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重要他人"。父母在养育儿童问题上心浮气躁、极度焦虑,家庭养育内容窄化,家庭养育环境硬化,家庭养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科学、不积极等,都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