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张含诗文的评介中,对其文的评介部分是确当的,但对其诗部分的评介却是错误的。造成失误的原因,是四库馆臣所依据的版本,只是当时流传于京师的只包含张含部分应酬诗的“江苏巡抚采进本”,而未见到包含全部张诗的足本,并误将杨慎对张含文的评价移用于张含诗。进而臆测张含的成名乃是杨慎谬奖所致。这样的推断实在荒唐。  相似文献   

2.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颜富声望的一位诗人,他最具个性的诗作是“入狱诗”。本文将宋琬的入狱诗分为系狱实录、亲情诗、感怀诗、赠答诗四类,分别予以了探析。文章并讨论了以“怨怒”为典型风格的这部分诗作在清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选》诗有游览类,这是中古游览类诗的代表。游览类诗的题目一般标明游览地点,有的还标明游览的方式或作诗的原由。游览类诗所叙景物有四:园林、山水、名胜古迹及一般性景物。游览类诗的抒情分三种模式:触景生情、造景抒情、游景悦情;游景悦情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赏悦,它对山水诗的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游览类诗在中古各时期有不同特征:魏晋时把游览与园林宴饮结合起来;东晋时把游览与阐发玄言结合起来;宋时以游览山水景物为主;齐梁时所遇景物都可作为描摹对象  相似文献   

4.
从内容看,李元阳的诗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第二类是写隐居生活的;第三类是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李元阳的散文主要以游记与序跋为主,他的散文大部分都写得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侧面,探讨了禅宗与古代诗歌的相互关系。第一部分,着重谈禅和诗的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第二部分,着重谈禅师与诗人的交往和唱酬。第三部分,着重谈禅理诗与禅趣诗的内容和特色。第四部分,着重谈以禅喻诗的几个论点。  相似文献   

6.
刘五一 《天中学刊》2005,20(3):71-74
郑卫婚恋诗丰富多彩、内容广泛,但更多地表现了周代后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青年男女冲破旧礼节的自由歌唱。郑卫婚恋诗包括四类:一、热烈奔放的情诗;二、曲折感人的恋诗;三、丰富多彩的婚姻诗;四、畸形变态的婚恋诗。它们是周代特别春秋时期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质朴、淳厚、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颂》中的祭祀诗,是伴随着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的一组乐诗。其主要有五类:一是祭祀文王的诗;二是祭祀武王的诗;三是祭祀成王的诗;四是祭祀天地山川的诗;五是祭祀社稷、田祖、农神的诗。它们以诗、乐、舞的一体化形式和肃穆崇敬、雍容舒缓的风格,表现出宗教祭祀和政治统治密切结合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不能按照诗词体式特点进行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文章指出“品咂诗味”当是诗词教学的指向.主要途径有四:其一,感悟诗情,凸显诗味;其二,紧扣意象,领悟诗味;其三,深入识字,参透诗味;其四,化诗为画,想象诗味.  相似文献   

9.
<周颂>中的祭祀诗,是伴随着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的一组乐诗.其主要有五类:一是祭祀文王的诗;二是祭祀武王的诗;三是祭祀成王的诗:四是祭祀天地山川的诗;五是祭祀社稷,田祖、农神的诗.它们以诗、乐、舞的一体化形式和肃穆崇敬、雍容舒缓的风格,表现出宗教祭祀和政治统治密切结合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1.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相似文献   

13.
重解废名的新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诗和诗论的独特性已为研究界所公认,且近年来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本文从废名的诗与诗论的文本出发,着眼于废名诗学观念对新诗本质理解的可能意义,结合废名的诗作及三十年代的诗学氛围,对废名的新诗观重新作出了申说。本文认为,废名关于新诗诗质的要求体现为两点:一是诗的“当下”性,一是诗的“完全”性,他的讲稿和诗作印证了这两个特点;而废名更为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充分地觉识到了新诗语言的“散文化”特性,指出应该依据这种语言的特性来建构新诗的形式,这对新诗本质的理解与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新诗》是中国新诗理论与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废名通过对众多诗的细读与比较分析,阐明了其新诗观的核心“诗的内容、散文的文字”;主张新诗的“普遍性与个性”的妙合、“当下性与完全性”的平衡。《谈新诗》的写作走的是中国传统点评式、感悟式的路子,虽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误,但对当下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蒲东崔张珠玉诗》是明代正统天顺时期诗人张楷所。在迄今为止的学史研究论中,从未被具体论及。本对张楷的生平、《珠玉诗》以及它和《西厢记》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考证;在此基础上对《珠玉诗》在明代学、中国诗史以及中国学史上的地位作了论述,探讨了中国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王昌龄因有“明堂坐天子“之名句,历来被誉为“诗天子“.20世纪出版的一批较有影响的工具书、文学史及唐诗注本,凡涉及王昌龄的雅号时,大多以“诗天子“立目或称其为“诗天子“.然而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工具书或唐诗研究专著,却或取“诗夫子“之说,或以“诗夫子“为主而将“诗天子“作为一说并存.“诗天子“之说源自唐人《琉璃堂墨客图》,而原诗句图今已失传,后人只能从明刊本《吟窗杂录》中见其残本.因明刊本刊刻疏忽,误将“天子“刻成“夫子“,今人不当误从.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心线索。中国古典诗歌"变唐入宋"的大转关始于杜甫、韩愈而成于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18.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岁寒堂诗话》研究现状的一篇综述,旨在通过综述对其已有研究成果作一提纲挈领式的归纳陈述,以便于后继研究者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将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岁寒堂诗话》的校注工作;二是张戒其人及《岁寒堂诗话》成书的考述;三是其诗学理论的挖掘与研究.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栻提出"学者之诗"的概念,并站在鉴赏的角度,描述了"学者之诗"的美学效果:"读着似质";"有无限滋味,涵泳愈久,愈觉深长"。通过探索这些提法潜藏的诗学观念,可以发现,"学者之诗"根源于理学家所标举"道",以将"道"传达给读者为旨归,极力淡化诗歌本身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