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的概念,阐述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是对知性德育的超越.德育生活化要使道德教育高于生活,注重把握道德生活的整体性,突出终身德育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构建生活德育化的机制,拓展生活德育化的内容,完善生活德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高校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德育生活化是其实施品德教育的一大特色。台湾高校通过劳作教育、生活辅导、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开展德育生活化教育,体现出将使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作为德育终极目标、将德育回归生活和将德育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台湾高校德育生活化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德育目标联系生活,避免政治化;德育内容联系生活,避免空洞化;德育方法联系生活,避免口号化;德育评价联系生活,避免单一化。  相似文献   

3.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4.
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德育思想全面而又系统地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合理本质与内核。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解释了生活化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把社会生活作为德育的本源与基础,在新课程的教材上体现了回归有意义的儿童生活的主题;“做中学”思想说明了“经验”和“活动”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形成儿童道德品性的重要教育方法;“儿童主体性原则”确立了德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儿童主动性,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文章从杜威的思想联系德育实际探讨了生活德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学生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活化要求通过学生主体的德育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活的真谛,形成高尚的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评价五个角度对初中生德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夏建文 《文教资料》2007,2(8):28-29
大学德育生活化的“生活”是大学生“现在”的客观真实的、多元的生活。大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必须确立过善而美的生活德育理念,关注客观真实的生活,注重体验与实践,侧重大学生的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当前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德育内容远离聋生生活的现象,开展体验教育,让聋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体验德育内容,提出了德育生活化、德育关怀化、德育共鸣化的新观念,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全文着重探讨了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托现实生活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授化德育教育相比,生活化德育教育因其贴近学生实际、德育资源丰富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维度开发生活化的德育资源,以发挥最大的德育效能。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德育贴近生活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贴近生活是高校德育改革的理想之路,其路向是:德育内容要体现生活性,即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德育手段要体现实践性,即要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卢卫平 《湖北教育》2003,(19):17-17
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泛的传统德育观念逐渐为个性化、生活化乃至生命化的人本德育、生活德育和生命德育所代替,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已日渐成为关系学校德育成败,左右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乃至决定国民素质优劣的重要因素。 生命至上(生活的美、生存的美、生长的美),生活至  相似文献   

12.
德育生活化是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当代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大学校园是实施德育生活化的主战场,走进学生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也是人性化关怀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走向是关系新世纪德育的成效以及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问题。对新世纪德育的生活化本性、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目的、生活化模式四个方面的研究探讨,说明了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为有效摆脱我国传统大学德育严重脱离大学生生活世界而导致大学德育低迷的困境,德育生活化已成为大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时代赋予大学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应遵循交互主体性原则.摒弃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概念化、抽象性、去生活化的传统德育路径,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从理解、尊重、交往等方面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德育生活化,切实提升大学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德育生活化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德育理念,它要求把德育理论“化”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与日常生活中。这种“化”是一种渗透、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所要“化”的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德育生活化既是内容,又是方法,其核心是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的“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探讨与论证,寻找好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何渊 《广西教育》2014,(34):20-21
分析德育生活化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高中学生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扩展生活化需求的教育内容,运用充满生活情趣的教学方法,构建凸显生活实际的教育平台,实施多维度的生活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德育如何才能取得实效,这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德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因此,在当前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从生活这一逻辑起点来探讨高校德育,分析其非生活化的现状,并力图构建德育生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提高“德育生活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德育生活化,让德育回归生活,既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也是德育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德育生活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浅议德育理念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德育效果的优劣.传统的德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提高德育效果,传统的德育理念必须转换,即由"外塑型"向"内生型"转换;由"工具性"向"主体发展性"转换;由"知识化"向"生活化"转换;由"物化"向"人本化"转换.  相似文献   

20.
邱燕 《文教资料》2011,(34):193-194
德育的基础在于生活,让德育生活化,让学生的思想、习惯在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