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释了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目前呈现的"三极"鼎立之势对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发展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融通"三极"鼎立之势,以促进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客观上呈现出国家制度之规、流派理念之崇、教师"两基"之守,三极鼎立之势严重制约了教师课程与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公共责任理念的缺失及制度要求、理念追求与教师诉求三者的错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教师在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学校的责任是:实现责任公共理性的回归,建构教师"二元融通"的发展理念及建立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往往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视为两个独立的环节,这成为制约师范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瓶颈。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致力于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新范式:即让师范生在实践活动中习得高位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思想的引领下对教学进行变革性实践,从而创新教育思想,以臻于"道""器"融通的完美境界。前瞻国家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立足于时代前沿,为成就未来化学教育家型教师而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融通,教师技能实训与教师技能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学生的日常教师技能训练和实习指导有效性亟待提高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改革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为方法,以基地实践为平台,构筑起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融通的桥梁;完善教师教育实践实训体系;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探索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开放课程正在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塑与发展。西北大学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特色,探索了"开放课程与通识课程相融通,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开放课程建设思路。今后应当通过发挥高校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等措施保证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入理解“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角色,是理解课程思政“道”与“术”的基础。其中,思政课程是实施“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该任务的关键步骤;教师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这三个要素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各有重要性,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完成“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理解这三个关键的关系和大思政课的实质,还需要教师追求育人之“道”,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之“术”。课程思政的“道”与“术”不仅是建立新时代大思政课框架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意识的必然要求。只有掌握了课程思政的“道”与“术”,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教书育人的“道”与“术”;只有“道术相济”才能系统培养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人才。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学课程",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开展教与学活动所生成经验的总和。它具有过程性、生成性、内隐性等特征,"教学课程"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实际生成的。可以说,"教学课程"既是一种"进行时态"的课程,更是一种"融通"的课程思维。"教学课程"将融通课程改革顶层设计与课堂教学间的缝隙,将富有创造力的师生推至课程改革的舞台中心。"教学课程"将启发课程改革者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平 《中国教师》2007,(12):42-44
<正>课改之惑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及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发展中的"道"与"术"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了出来。我们常  相似文献   

9.
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三个关键环节.在教学准备环节要凸显"三新",把时代之新、学情之新、教法之新融入教学设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教学实施环节要融通"三理",把政理的阐释、学理的解释、事理的诠释融通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在教学评价环节要融合"三...  相似文献   

10.
对新时代下大学教师授课中教师需要的教学之术和授课之道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教师授课的术与道相辅相长的重要性,强调了高校教师要准确把握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定位,提高大学教师的授课之术与道。  相似文献   

11.
教学管理层面的"道",是指教学的根本,即教学观;"术"是指具体的教学管理,即实践本身;"法"是"道"与"术"之间沟通的桥梁。用这个视角来观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之"道"应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观,"法"应是"三全"(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原则,在这样观念下的教学管理之"术"才是有效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是当前职教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确立融通点,使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体系有效对接是一大难题.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在深入研析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中职语文的国家课程大纲和教学标准后,确立了融通点及融通路径,即通用性职业能力和专业性职业能力的培育,在推进"专基融通"教改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秘专业"长短学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行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在课程的改革中,坚持和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主要表现在课本与考证教材的融通、课程结业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融通、课程教学与考证培训的融通、师资力量的融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教学之"道"与具体实践的授课之"术"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三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能力本质是讲课能力,即讲课力。从道、学、技三个向度出发,其讲课力体现为讲课力之魂、讲课力之本、讲课力之术。"魂"包括讲课理念、讲课价值、讲课思维、讲课气质、爱生精神;"本"包括学识渊博、高效学习、孵化精进、学习环境、学习典范;"术"包括话语表达之术、现场驾驭之术、识别学生之术、课堂设计之术、精彩元素调剂之术。这三者中,认识论层面的"道"、价值论层面的"学"与方法论层面的"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支撑起教师的讲课力,共同形塑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黄显华教授是两岸三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元老,他满怀激情投入教育,在做中小学教师期间即开始反思与实践。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20年间一直醉心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其中体悟到“爱”、“知”、“思”、“进”之道,走出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拓荒之路、方法之路,并在“道”与“路”之间寻求不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作文考查呈现出形式灵活、融入情境、注重思辨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把握作文教学的“道”“术”“势”——在设计上遵循学生认知之“道”,入格为基,出格创新;在过程中彰显教师个性之“术”,包括个性的教学理念、个性的教学内容;在操作上顺应当下作文考查之“势”,即学生所需之势、读写融合之势、创新写作之势。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在教师亲和力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家乡、对地方特色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结合吉林省小学地方课程实际,深入研究亲和力在农村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师提高亲和力提出要求,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教育》2022,(2):4-5
<正>开篇语: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教师都很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但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深化自身对于"教学技能"本身的理解。其实,教学不仅是一项技能——"术",更是一种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和素养——"道"。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须从根本入手——提升自身对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理解,从而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时代赋予的育人职责。本期,我们邀请几位教师畅谈教师技能提升、素养发展之道,期抛砖引玉,有更多的教师能加入相关话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的教学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其教学内涵根源于教师教育课程知识的关联性、学生知能的建构性、教师知识的复杂性三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其教学特征表现为目标的多维性、内容的融通性、方法的实践性和评价的综合性.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的教学实施可采取主题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