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思想三题》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思想三题,指根柢在人是鲁迅思想的元点;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一要生存———不是苟活,二要温饱———不是奢侈,三要发展——不是放纵及自他两利是鲁迅思想的纲要。以上三题,构成了鲁迅思想的要义与根本特质。  相似文献   

2.
回忆鲁迅先生在写《文艺与革命》等两篇杂文的时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三闲集》中的《文艺与革命》一文,是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鲁迅写给冬芬的一封复信。“冬芬”,即董秋芳,浙江省绍兴县人,是鲁迅当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解放后曾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一九七二年因年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鲁迅世系考全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已在本刊1991年第5期刊登,现续刊第二、第三两部分,作者认为:鲁迅也同样是宋代周敦颐的后代,鲁迅与周恩来是本家。  相似文献   

4.
黄中海老师是绍兴鲁迅中学的特级教师.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于最近两三年里连续出版了<鲁迅与方志敏>(中华书局,2001.7)<走近鲁迅>(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和<鲁迅与日本>(远方出版社,2002.10)等三本研究鲁迅的著作,实在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鲁迅世系考全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已在本刊1991年第5期刊登,现续刊第二、第三两部分,作者认为:鲁迅也同样是宋代周敦颐的后代,鲁迅与周恩来是本家。  相似文献   

6.
用两周半的时间完成《阿Q正传》的课文教学,按照教学安排,接下来是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说鲁迅”。教材为此设计了三项活动:一、我所了解的鲁迅;二、参观鲁迅纪念馆;三、我与鲁迅的对话。因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参观鲁迅纪念馆”条件不具备,而“我与鲁迅的对话”更多地带着虚拟想象的色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因而我在教学中侧重选择的是“我所了解的鲁迅”这一活动。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中文自学指导》2011,(3):F0004-F0004
鲁迅北京西三条故居书房,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三条21号,由鲁迅自己设计,是在小四合院的三间北屋后面接出来的一个房间,因此被人形象地称之为“老虎尾巴”,鲁迅自称为“我的灰棚”。鲁迅1924年5月25日到1926年8月26日在此居住,创作了大量作品,如《野草》中的全部散文诗,《彷徨》中的大部分小说,  相似文献   

8.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9.
1931年,瞿秋白受王明一伙的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政治局后,来到上海养病。1932年夏天,瞿秋白通过冯雪峰来到鲁迅家与鲁迅见面。从此两人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鲁迅曾三次接待前来避难的瞿秋白,瞿秋白则对鲁迅在翻译、编印出版《毁灭》《铁流》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科书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的文学创作才两三年,鲁迅的作品就开始被编入国文和国语类课本,一直魅力不衰,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也倍受青睐,不管是哪个版本,鲁迅的作品入选率都是遥遥领先,例如,粤教版的必修课中,选用鲁迅作品共三篇:<药><阿Q正传>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可以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点。其晚年精神世界包括三个方面 :求真与守真 ,知人论世的观世态度 ,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孙犁晚年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古代传统与五四精神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生涯长迭40年之久,若以其作品主题的形成和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观察点。则其创作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受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抗拒人生的痛苦和虚无以及超越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存体验,它既是海明威“硬汉子”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更是海明威人生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衰老之于作家孙犁是一个转捩,在其身上这种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内在心态的种种波动、演化,是解读晚年孙犁生命意识的鲜明症候。从其晚年著述不时表达的“生趣”和偶尔流露的“死意”中,可以窥见他那几乎不为人知的心理深层。由“文革经验”感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在极度孤寂中流露出生趣体悟,以及基于大失望的死之神往,是晚年孙犁传达生命意识的三个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14.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邓豁渠的思想可分为前、中、晚三期.在前期,邓豁渠对“良知”理解不透,其思想中“命”和“性”处于分裂状态.中期是他的思想的沉潜期,有着明显的三教批判倾向;但是他在出家的同时,使用道教式的修练法,追求儒教的“良知”和“性命”的真理,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著述《南询录》.在晚期,他三十年间的努力和追求取得了成果,得到了大悟,“性”和“命”终于统一,达到了“三教合一”(也可称“三教同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陶诗“鸟”意象中,高鸟、羁鸟、归鸟最能反映出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高鸟”象征他追求与进取的少年时代,“羁鸟”象征他形迹拘役的13年出仕生活,“归鸟”则代表他淡泊闲选的田园生活。这三类“鸟”意象体现出了诗人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少年时期的他充满理想与抱负,立志要大展宏图;步入仕途的他看到官场的黑暗,在期待与彷徨中追寻退隐的自由;晚年的他追求真朴,崇尚自然,终于找到自己灵魂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做官前的早年生涯为形成期;官宦时期为深化期和补期;卸官后的晚年为皈依期。其民本思想的内涵经历了“爱人”-“好人”-“修身”的发展过程。民本思想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轼仕宦40余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酷爱自然美,并创作了大量讴歌大自然的诗文,寄托着他丰富、生动、深刻的情感。从比德、禅悦、怡情三方面来分析,苏轼的情感追求无不给现代人以昭示。  相似文献   

19.
江淹贬谪闽地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地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闽地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与贬谪环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华美的山水与丰富的审美品格相辉映,情采并茂,成为南朝赋坛上的一批佳作。贬谪成就了江淹,成就了江淹的创作,并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涂又光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中和给我们授课时提出,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是15岁以后的、贯穿生命全过程的终身教育.解读涂先生这一终身教育思想时,我们发现它的精髓是围绕继天而教→志于学→不谈毕业,死而后已生发开来的,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