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有了新的觉醒,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逐渐认识到:如欲引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必须效法苏联,组织一个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战斗的指挥部,以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鉴于这种认识,在一九二○年八月后,从上海开始,全国约有六个地方先后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即共产主义小组。这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在一九二一年七月,成立了统一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大学生中应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改革的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三、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高等学校的职责。文中着重阐述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并就如何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当前存在的某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它是什么性质组织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国际共产主义政党;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只是无产阶级群众性国际革命组织.我们认为,国际初期的纲领和组织成分等呈现着很大的复杂性;国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对国际的发展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考察,那么,第一国际初期是潜在的共产主义政党,尔后才逐步发展为实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二是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三是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以上三方面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着体质,培养着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生带有两个明显的表象特征:第一,它不是从议会内部演生而来,而是以反政府的面目出现,属于传统体制之外的“外源生”政党组织。这一特点决定了党的组织结构必须建立在高度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并辅之以刚性组织纪律,以便发挥其作用;第二,它的建立和发展借助了两种外在支持力量:一为共产国际的原则指导,二为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平台。这两种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所施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积极的一面就是缩短了组织的创生过程,并加快了发展进度;其消极的一面就是弱化了政党领袖和组织的权威性与自主性,从而导致政党内部党员个体组织效忠意识一定程度的削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其组织结构,使其制度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6.
政党与企业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均来源于政党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政党与企业的结合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政党与企业的结合不同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结合;不同政党制度下政党与企业结合的模式不同;企业所有制的不同不是政党与企业结合模式的决定要素,政党与企业结合的要点在企业,只有现代企业制度才是政党与企业结合模式的决定要素。我国执政党与企业结合的应然模式是:董事会-政党-工会与党员-企业。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人杨幼炯将其民国政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时期:一为政党之结胎时期,起于1892年,止于辛亥革命;二为两党(国民党和进步党)对立时期,1912年至1913年;三为政党消灭时期,1913年11月至1916年8月;  相似文献   

8.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她的性质决定了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以“一切为厂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为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在群众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启发群众的觉悟;在群众认识到自身利益以后,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调动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积极性;在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无产阶级政党通…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法治似乎在资本主义那里 一个以马列主义为信仰、指导、目标的政党,其践行的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必然接着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个政党的纲领,即马列主义的目标最终是解放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而在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提出了许多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新理论:首先论述了建党的必要性;党纲是党的标志,制定党纲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党的纲领能否实现,取决于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在强调集中领导的同时,阐明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的意义;阐明了机会主义的实质、特点、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最后,学习恩格斯:始终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场合都不能发表离开党的立场的见解,为党的工作奋斗终身,坚信共产主义必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和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坚持还是篡改这一原理,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同修正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斗争的焦点之一,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性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中,组织成为政党的问题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成败的关键,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在为政权斗争中,除组织而外,再没有别的武器。”许多历史事实证明:无产阶级只有当它组成政党,而这个政党又是以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时,才能将革命逐步地导向胜利。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它是在正义者同盟改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中的第一个光辉成果,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执政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面临社会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国际挑战;二是腐败日益腐蚀着我们的队伍;三是组织人事制度不健全和许多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降低。为了使党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根据历史的经验,一定要在党的建设中做到;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能变,马克思主义的武器不能丢,资本主义的垃圾不能捡,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标准不能降,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法,就毛泽东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方法进行诠释与探讨。通过研究认为,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全党的理论修养;强调了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为革命和建设所用;指出了学习的方法,互学、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强调了学习的态度,要善于学习、虚心学习。研究表明,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和他周围的一群人在发起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同时,开始探讨建党思想.陈独秀比较集中阐述的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些建党思想的提出,对于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从信、知、行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信马列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坚持刻苦攻读马列主义,掌握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理论武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党功能转换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分析了政党功能转换的含义,认为其实就是政党功能的回归;造成政党功能异化的主要原因是党政组织结构的同一性;转换政党功能主要依靠完善组织结构、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与实行法治的领导方式和民主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即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中国共产主义者对国情的探讨、研究,一直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中国的革命形势和组织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把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行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复杂的过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实行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都享有在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平等;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多党合作的长期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尚存不足,须加以完善。应努力做到:政治协商制度化、健全民主和法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各党派自身建设、鼓励民主党派办报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