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邪》不仅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它也是一首关于诗人的诗,一首阐释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虚无、诗人与疯癫、诗人与自杀、诗人与异性、诗人与堕落、诗人与真情、诗人与悲情、诗人与死亡的大合唱,它写出了诗及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张力,描绘了诗人的乖戾与可爱;它还揭示出,诗人可以直面死亡且不惧死亡,诗人可以用自杀来向他认为的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说"不",诗人以他的死来追问那些已被人们所遗忘的灵魂之痛。  相似文献   

2.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张业清 《考试》2010,(11):1-1
诗人的称谓由诗和人两个字组成,表明诗人有常人的生活特征,但诗人又不同于我们,差别究竞在哪里呢,最近,诗人刘希全走了,才开始思考,诗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唐以前,山水往往是古代文人失意心灵的避难所,诗人笔下的山水是诗人所处现实的对立面,诗人能与其和谐对话。但中唐以后,诗人对山水的情感体验模式发生了变化,山水不再是诗人心灵倾诉的对象,而是成了现实的折射和再版,他们由决意走向山水变为徘徊山水,诗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以前的畅快而变为惆怅。这种变化的产生既与诗人的个性有关,也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唐以前,山水往往是古代文人失意心灵的避难所,诗人笔下的山水是诗人所处现实的对立面,诗人能与其和谐对话。但中唐以后,诗人对山水的情感体验模式发生了变化,山水不再是诗人心灵倾诉的对象,而是成了现实的折射和再版,他们由决意走向山水变为徘徊山水,诗人与自然的对话由以前的畅快而变为惆怅。这种变化的产生既与诗人的个性有关,也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罗泳 《海外英语》2012,(15):182-183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雪莱,无论在政治观点还是诗歌理念上都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该文试图以两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小诗中描绘的同一种花:紫罗兰为例,来看两位诗人不同的爱情观,以期探寻诗人们不同的诗歌理念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雪莱,无论在政治观点还是诗歌理念上都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该文试图以两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小诗中描绘的同一种花:紫罗兰为例,来看两位诗人不同的爱情观,以期探寻诗人们不同的诗歌理念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9.
北宋末年诗人,因党派和学术关系差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一个是宫廷诗人群体,一个是元祜后学诗人群体。宫廷诗人的作品充满了骄淫、奢靡、浮夸的气息;元祜后学诗人的创作则表现得内敛、冷寂,充满失望的情调;二者在本质上都表现了末世诗人的颓废,是北宋末年诗人的主要和普遍的心态。同时,在酷烈的党禁中,元祜后学诗人虽流露出较强的畏祸心理,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诗人的神性与世俗碰撞的时候,受伤的总是诗人自身;当一个诗人的纯粹自我与物质世界交锋的时候,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在良知了。世俗世界的繁华与追逐,喧嚣与躁动,冷漠与热烈,远远不是诗人自身能够明了或者能够把悟的。在此前提下,诗人自我的真正意义就不仅仅是内在神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丁素华 《教书育人》2009,(11):79-80
著名的诗人都有很多诗作,这些诗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寂寂无名,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态时,普通人往往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诗人一般都写有很多诗,这些诗有的名闻天下,有的则汲汲无闻,有的甚至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研究一位诗人的生活状况时,我们往往会以这位诗人闻名天下的诗作为依据,这样就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以致对这位诗人产生误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3.
<正>读诗歌要注意分辨诗人之志与诗人之心。什么是诗人之志呢?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意思。而什么是诗人之心呢?就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情通过诗人的遣词造句显现出来,需要我们仔细去诗中寻找,因为这些情有时候连诗人自己也未必能够察觉。  相似文献   

14.
诗人之死     
黄梦菲 《文教资料》2014,(31):52-53
在世纪交替的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重复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人对“诗人之死”产生了过分的赞颂和推崇,发展到关注诗人超过诗歌的地步。对于诗人的自杀我们不需要过分推崇,但诗人自杀与一般人自杀是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诗人之死究竟是否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这却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盛唐大诗人李白在诗歌中塑造的大鹏形象的内涵,认为它是诗人自己积极进取精神的征象,是诗人反叛性格的表征,是诗人生命轨迹的写照。文章据诗而论,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人江湜《南台酒家题壁》诗, 不仅是纪游之作,更寄寓了诗人的内心感慨,是诗人才华与感情的结晶.是人生的物化与凝缩,是诗人维持自尊以与浊世抗争的凭借.这首小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深层思索,展示了生活的风采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好同学》2002,(6)
国丰怡诗歇专页 这里不培养诗人,因为诗人就是诗人。 但诗人背负的竖琴,从这里吟唱着经过……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与这些诗人身上的道家思想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师荣 《教师》2011,(10):128-128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其所咏之物,都表现了一种诗人的精神,诗人的每一种精神都有庞大的民族文化作其支撑。菊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是诗人们喜欢歌咏之物,诗人歌咏菊花,其实是在歌咏诗人主体。因为在菊花身上,集中了中国古典诗人的穷达观、进退观、显隐观,也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的美好品质、崇高精神和心灵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