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面对“人类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教育被寄希望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环境教育理念和实践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共同世界研究共同体所作的《学会与世界共同生成: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报告反思了当下由西方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所塑造的现代环境教育中人与万物的分离,倡导人们以一种生态系统之组成部分的姿态,去感受和理解与万物共同生成的过程,通过具有生态意识的未来教育实现生态正义。报告是共同体成员在汲取后人文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原住民本土文化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同世界教育学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传统中对“万物相联”与“和谐共生”的强调不谋而合。同时,中国哲学传统能够在审美的维度上进一步扩展其对人与生态命题及其教育意义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和谐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价值观角度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法立法的目的经历了不同大力历史形态--传统环境价值观、现代环境价值观,它的形成基础是“人本主义”、“生态利益中心主义”思想。从现代环境价值观及伦理学思想出发,环境法立法目的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这符合现代环境伦理的环境立法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进化论与现代生态学为学理基础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价值取向上的首要特质是生态整体主义。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与深层生态学被喻为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三驾马车。在生态危机纳入全球视野的国际背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内环境下,梳理与阐释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诉求旨在为探寻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提供可能的学理思维借鉴与实践操作启示。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生态畜牧业的战略目标及其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见》全面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为经济和生态发展?还是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这一问题的深层内涵与当代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只有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代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经济伦理观和发展伦理观,才能全面落实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与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环境伦理学,也叫生态伦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问题并揭示环境道德规范的伦理学分支学科,环境道德教育是目前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如何全面认识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如何指导环境道德教育?如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生态德育的必然性;现代生态伦理学和环境教育实践等提供了生态德育的可行性。生态德育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唐模与灵山等徽州古村落所以具有天人和谐的无限魅力,成为当时最佳的人居环境,取决于徽州人在环境选择、调适乃至创建中所坚持的顺应自然、亲和山水的自觉意识,关爱自然、物我共荣的伦理守则。珍重并发掘徽州古村落历尽沧桑而弥足珍贵的山水文化资源和生态伦理文化遗存,对于构建中国现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老庄哲学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底蕴,其“自然”、“无为”、“知和”、“知常”、“知止”、“知足”的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当然,老庄生态伦理观也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应该在今天的科学背景下加以完善,以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总体物质自组织理论在核时代的深化发展对揭示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生态环境(特指地球生物圈)具有普遍方法论价值。整个再生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和脆弱性,人类应对呵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负有最高的生态道德责任。在20世纪生态环境恶化危及全球的条件下,西方哲学有识之士对生态伦理学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新思考,其有价值的成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生态道德观念的创新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的全球化和生态化,使反映生态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体系必然随之深化、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New Environmental or Ecological Paradigm (NEP)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a reliable multiple‐item scale to captur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r beliefs. It has been used in 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almost 30 years, primarily by psychologists, but also by political scientists, sociologists and geographers. The scal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however, seldom discussed and not comprehensively specified.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that underlies the scale, analysing which ethical positions on human—nature relations the scale seem to match. The study shows that pronounced forms of anthropocentrism are well captured by the scale, while the environmental position is ‘shallow’ rather than ‘deep green’ and misses crucial ele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 debate.  相似文献   

12.
走向实用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本质规定与必然归宿,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第一性的环境美德指导人类的环境行为。由环境美德伦理学概念的合理性、自洽性可以确证环境美德伦理学何以可能。由于环境伦理语境下人伦美德的局限性,环境美德应实现对人伦美德的改造与扩充。环境美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美德影响环境行为,从行为者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environmental ethics can have great relevance for environmental ethical content analys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It is based on a critique that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does not reflect the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eories. Accordingly, we suggest an alternative and more nuanced environmental ethical conceptual framework divided into Value-orien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Relation-orien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resent two pragmatic schedules for analyses of the value and relation contents of e.g. classroom conversations, textbooks and policy documents. This framework draws on 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some 30 key books and 20 key articles in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reflects main trait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the early 1970s to the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1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效手段。环境教育中渗透环境伦理观教育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将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与操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和资源保障。生态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包含了五个基本的环节,即环境道德认知、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意志和环境道德行为。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人类环境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on whic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cisions can be take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seen as rais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human populations and as a provider of the knowledge, values, attitudes and skills need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Mexico, one rol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to facilitate the utilisation of ec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In order to outline how this can work in practice, a case study is used to outline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the linkage between science (its institutions, actors and products) and different sectors of society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ecosystems, their resources and the services they provide.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儒家生态伦理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比较:一、"天人合一"——儒家生态伦理的核心理念。二、儒家"人的伦理"到"生态伦理"的推演:一种思路是将"仁"视为天道与人道共有的德行,从而直接导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另一种思路则由"天人合一"中所包含的人际伦理关系来层层导出生态伦理。三、"乐山乐水"——儒家生态伦理的情感。四、国外学者关注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