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设备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简称APP)也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分析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当前英语学习类APP的类型,提出了英语词典工具、英语听说、英语读写、英语词汇记忆类等移动APP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方法,探讨了英语移动APP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为成人英语教学应用移动APP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将基于移动互联的APP产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其中,教育类APP更是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将从游戏化教育类APP入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应用措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路程,以及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将重点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APP上,阐述了学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及使用新媒体移动APP对学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引导学前儿童正确、适度地使用移动AP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4G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满足了"互联网+教育"对网络的客观要求。同时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各种教育类APP大批涌现,教育生态不断重构,中国教育正从封闭走向开放,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而基于移动教育的"教、学、管"APP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也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对基于移动终端APP下的成人教育需求和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成人教育领域移动APP的研发和应用前景予以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手机APP已经成为教育考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形式。本文分析了手机APP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并针对自学考试特点对手机APP各应用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力求为考生提供一个随身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的用途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版权侵权问题日益增多,而移动互联网APP的版权保护制度尚存在APP的功能保护相对空白、版权保护期限过长、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较为笼统、版权登记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移动互联网APP版权保护与专利权保护的融合,适当缩短版权保护期限,完善版权侵权认定的规则和版权登记制度,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版权侵权行政监管力度,完善移动互联网APP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学习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基于对2018年6月对日语学习者进行的调查报告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三种APP开模式Native APP、Web APP和Hybrid APP的分析,提出了基于Ionic的跨平台日语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7,(1):61-67
在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出版社不能只专注于纸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制,也应进行信息化的变革。而在移动学习蓬勃发展的时代,教育APP成为了教育出版社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选择。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教育出版社在教育APP开发和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其可以选择的教育APP类型、进行教育APP开发时应采用的流程以及教育APP的服务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教育APP是传统教育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涌现出了数量庞大的APP,其中新闻类APP已成为人们日常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与报纸、电视一样,它也通过自身的媒介特点表现着不同的媒介偏好。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法对新闻类APP的媒介特点进行解析,通过案例探究这种新闻类新媒体在媒介语境上具有什么样的倾向性,分析受众在这种媒介生态下所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工具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变革着学习的方式。移动学习(M-Learning)让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有效的碎片化学习。教育类APP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本文通过对现有教育APP的应用调研,对移动学习的媒介发展、教育APP的类型和应用模式做了梳理,以期为教育APP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经济下基于移动端APP的远程教育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不是简简单单的将线下内容信息化,而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方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凭借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加上开拓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浪潮.文章在充分研究远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分析适合“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移动端APP的用户体验模式,探索适合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块及交互体系,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重构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并对实现学员管理、统计分析、课表打印等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读图"和视觉文化流行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翻转课堂、MOOC、微信、QQ、APP等"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迅速运用于课堂。独立学院向应用型转型已成趋势,在教学中应选用生态化教学模式。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大学语文学科职能,在教学时应选用应用型—交互式智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媒介的兴起,政府需要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利用新的传播资源和传播平台,建构城市的对外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制定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必须确定传播的主体、受众、传播内容及传播媒介。城市形象传播方式应结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特征来考虑,提出利用网站、搜索引擎、微信、微博、APP及网络口碑的方式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媒体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研究——以移动APP为例"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发展路程,将重点放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APP上,阐述了目前我国中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以及使用新媒体移动APP对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等,为引导学生正确、适度地使用移动AP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技术》2020,(1):48-48
2019年12月16日,"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网站公布了第一批教育APP备案名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1321家企业提交的2279个教育App进行了核验,首批审核通过了152个教育App,杭州铭师堂教育旗下"升学e网通"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设和应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教材深度融合,AR立体可视化教材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重要形式之一由此而产生。在充分分析移动互联网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R可视化教材的建设与应用思路,在建设方面给出了建设流程与标准,包括教材的规划与编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教材的编排与图形识别技术的应用、教材移动APP的开发等,在应用层面从支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等4个应用方向给出了应用策略。AR技术与教材相融合,给学习者带来更加直观、生动的立体视觉冲击,其应用必将对教育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这一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创新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工作,积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开始在教育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探讨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终端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互动、班级管理以及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打造智慧课堂中的作用,希望对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推广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和移动设备价格的亲民化,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加快了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已经存在多年的传统儿童兴趣教育机构不得不在"互联网+"时代做出新一轮的布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家儿童兴趣教育机构尤其是中小型儿童兴趣教育机构,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应该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互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基于手机短信和传统Web技术的家校互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广泛被使用的交流媒介,为家校互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高校的家校互动有着与中小学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上构建基于免费APP的教学互动教育系统,能够使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