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治军思想是其封建伦理思想与战争实践结合的产物。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领军治事重“朴实”;二是价值取向讲“无为”;三是处理关系贵“心诚”。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具有推崇理学、注重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的文化特色,对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影响非常深远。这表现在他在治军上坚持以“礼”治军;在战争策略上贯彻“灵活多变,择善而从”,“以主待客,正奇互用”;在人的因素上,主张“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相似文献   

3.
治军思想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的核心,也是价值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而在其治军思想之中,选将思想尤以眼光独到、识见深入而闻名.蔡锷采录和编订的《曾胡治兵语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曾国藩的选将思想.曾国藩选将重视“忠义血性”,强调将领“朴、德、勤、廉、明”等素质,采取广收慎用的人才使用原则,这与左宗棠的选将思想互有异同.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首创者。其军事思想集中在建军、治军和战略战术三方面。其建军思想主要有:兵员自募、权归主将;军饷自筹、官职私授;各尊其长、各护其主。其治军思想主要有:以礼治军,诚字为本;勤恕廉明,修己治人;刚柔互用,宽严相济。其战略战术思想主要有:以主待客.以静待动;以上判下,步步进逼;先剪枝叶,后拔本根。三宗归一.军为私家军.将为私家将,近代军阀制度由兹形成。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八本”家训、“八字诀”和作诗练笔中蕴含着和谐文化思想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曾氏家族的教育、治军、处世之中,且长期坚持不懈、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对清代兵制进行了改革 ;并提出了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治军原则和“因势因时而变”的具有辩证因素的战略战术。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改革 ,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下教子弟、治军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真实思想.而其训导子弟之法尤为学人所仰慕和效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无论是与祖父、父、叔父书,与弟书,还是与妻、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为当世知名的理学家.曾氏以书生典兵,以理学学养指画方略、指挥作战,终于平定太平天国.蔡锷对曾国藩的理学治军思想尤为推重,其所辑《曾胡治兵语录》多方面体现了曾国藩治军的理学特色,主要表现为谋国以忠,存诚去伪,勤恕廉明,仁民爱物,淡泊名利,养气蓄锐,静慎待敌.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王朝已面临灭顶之灾。然而臭名昭著的曾国藩组织领导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挽救了清王朝覆灭的厄运。曾国藩之所以能使即将灭亡的清王朝起死回生,苟延于一时,史家均认为,这与曾国藩的治军有方,为政有术有关。然而曾国藩的治军、为政都离不开他会使用人才。正如同治皇帝所言:“逆首(指太平天国的高级首领)诛锄,实由该大臣(指曾国藩)筹策无遗,谋勇兼备,知人善用,调度得宜。”曾国藩也说:“鄙意以为中兴在乎得人”。“……除人才外,无一事可恃”。对于曾国藩的用人之道,本文拟议一二。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为人之道,一种治学方法,而且是具有接近认识论的初步分析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它源于宋学、汉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曾国藩给予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办事治学、治军打仗、政局评议诸方面进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一生在治国、治军方面建树颇多,被后人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英雄”,他的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他在国家管理、军队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人本管理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4.
将曾国藩定位为“中国近代新儒家的创始人”,首先必须充分分析中国儒学的发展阶段,本文建议分为“四阶段”。“近代新儒家”属于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借鉴中外新儒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有必要对新儒家重新定义,并确定曾国藩是新儒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曾国藩的新儒家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所以必须分析曾国藩新儒家思想产生的前期背景。曾国藩的新儒家以回归原始儒学为核心体系,将原始儒学“学以致用”的思想发扬广大。因此他的新儒家思想体系包括了十大内容。提出儒学四科,把“经济之学”从“义理之学”中独立出来;重新解释“理”,以“礼”实践“仁”,以“法”惩罚犯罪;提倡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实践儒家的爱民主张;打破官方儒学的专制思想,坚持民主管理任人唯贤;倡导原始儒学的科学精神,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忠诚为天下倡,以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经世致用”的始终;以“诚”治军,用曾氏“经济学”取代旧理学成为湘军的思想体系;继承儒家“修身为本”的理论,培养一二君子改变社会风气;借鉴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倡导君子仁人韬光养晦;借鉴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引导世人弃恶从善。  相似文献   

15.
《曾胡治兵语录》是蔡锷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此书中,蔡锷在辑录曾国藩、胡林翼有关军事方面的语录的同时,以按语的形式阐发了自己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略战术思想。他的这些军事思想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人才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1995年5月在我区召开的“曾国藩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在“湘中人文研究”中开辟“曾国藩学术研究”专题。本期刊发的一组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别论述了曾国藩的人材思想和治学、治家之道。当然这仅仅是对曾国藩思想发展阶段的某个侧面探幽发微,我们借以抛砖引玉,希冀广大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并惠赐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的建军理论.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浓厚儒学特征的思想体系。他创导的建军宗旨、选将募兵的标准、练兵驻军的方法等治军方略.皆可坐实曾国藩确系近代颇有建树的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官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曾国藩一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提出了读书不一定要做官。然倘若做官,则应忠言直谏、以民为本;倘若做官则不要发财,以遗后人;倘若做官,则要珍惜官声,不要仗势欺人,不要养小“衙内”,最后,做官不要贪得无厌,要善于保存晚节。作者认为曾国藩虽为封建官吏,但其官宦思想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曾国藩成为社会上一个热门话题。人们纷纷从曾国藩的自我完善、治学态度、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面去寻找可资借鉴的地方。从曾氏治军原则出发,分析湘军建军之初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流传甚广的八字家诀,可供我军现代文化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著名湘军将领。他与乃兄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又同曾国藩一样,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曾任浙江、湖北、山西巡抚和两广、两江总督,从政数十年,深谙为官之道。他执政期间的吏治思想既是对前人经验的传承,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