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所谓“和谐”,即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主要是指课堂里学生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如教学中,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溪市实验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用“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思想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而使学校迈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对“和谐课堂”的理解.贵溪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为:学生进课堂以前和出课堂的时候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而有效率的课.这样的课堂应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不完全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丰实的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只要是一心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上给其他听课的人听的.是一节平时都能上的家常课,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课堂上虽有缺憾但又努力完善着.是一节真实的课,这样的课堂也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蔺德文 《中国教师》2010,(Z1):249-250
<正>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校园应包括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俞军 《宁夏教育》2008,(11):15-1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和谐等等。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心情舒畅,真诚信任,相得益彰,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师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学校应该把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作为师生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其内涵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把和谐延伸到校园,就是使学校这个特殊组织呈现协调有序的发展态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1]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课常"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方面追求一种平衡,把握恰当的"度",是指课堂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的评价积极、民主、可持续.和谐课堂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和谐发展是指教学过程的和谐化,即是指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参加了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听了6节展示课。这6节课中精巧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精彩表现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摄取了其中5节课的“导入”镜头,借此谈一谈对小学品德课堂“导入”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相似文献   

18.
许多“精品”课,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者精心的设计和执教者精彩的“表演”艺术,一切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展开,这样的课是好课吗?这样的课能迸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吗?我们平时的家常课,大家也都非常强调备课,课上大多把预案当作一成不变的方案,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情形。其实,我也并不是说我们非得盼望课上发生点什么意外。至少,教师的眼中应有“人”,应有学生。教师应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而不是自己独霸的场地。应还课堂一点生气,给课堂一点灵气。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一、从教材内容中生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结课”的七种形式一、“板书式”结课,即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重点,有序的板书进行课堂总结。二、“目标点评式”结课,即在课始宣布或出示课时目标,课尾针对学生学习完成情况,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三、“拓展延伸式”结课,即通过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陈莉 《学语文》2014,(3):15-16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时的课、真实的课。其中“丰实的课”,指的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