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一说到大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那无边无际的蔚蓝色的海面.可是海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lt;海底世界&;gt;.(板书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2.
&;lt;只有一个地球&;gt;的课后“思考&;#183;练习“,有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学生平日接触的大多是一些记叙文,对写感想这一类文体不熟悉,写作时很容易无病呻吟或草草收场.在教学这一课时,讲完地球“人类活动的范围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指望转移到别的星球上去“这三点后,学生们已忍不住在底下议论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也陶冶了性情.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为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下面谈谈我在&;lt;海底世界&;gt;一课的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海底世界》一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传统课文。本课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并启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学本课可设计这样的教案:  相似文献   

5.
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好这一对矛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文&;lt;葡萄沟&;gt;是一篇抒情散文,情在景中,景中显情,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我在教学&;lt;葡萄沟&;gt;时采用了“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lt;将相和&;gt;这一课,在新老教材中都有,我也曾教了几遍,过去总是按照“教参“着重分析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而忽视了赵王.如今,再备课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实,赵王是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7.
《海底世界》(五年制六册第6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可以从“传授自然常识”和“披露表达方法”两方面考虑。传授哪些常识?①海底没有风浪;②海底除了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发出的像星星闪烁的光点外,不见光亮;③海底有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的动物的“窃窃私语”;④海底动物约有三万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各种各样;⑤海底地形奇险,植物大小不一,色彩多  相似文献   

8.
&;lt;雷雨&;gt;是第四册语文的“看图学文“类课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让插图动起来,把生动的语言文字融入动的图画中,来达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往往还存在思路不够清楚,脉络不太分明的问题,这主要与他们观察事物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关.在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其实已经有了两篇很好的习作范文:&;lt;小虾&;gt;和&;lt;松鼠&;gt;.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抓重点段落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在课余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笔下生花“表格中,为习作练习做好准备.   ……  相似文献   

10.
充分挖掘课后习题资源.巧妙运用课后练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依据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课后练习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实际上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翻开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每篇课文一般安排了四五道练习题,并按照朗读目标、字词教学目标、文本理解性目标、课外拓展目标的顺序进行组合。如苏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的课后练习是:1.朗读课文(这是教学中应达到的读的训练目标);2.用钢笔描红(这是写字教学目标的体现);3.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这是词语教学应达到的基本教学目标);4.联系课文,说说你对“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这是课文的教学重点);5.学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这是一道拓展性练习题,既紧扣本文,又联系前面所学课文,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上的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感知→领悟→扩展→应用”这一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为各人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请看下面&;lt;麻雀&;gt;第四节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作者重点介绍了海底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重点词语采用“自学——导读——训练”的方法,体现教学思想。一、自学——立标见疑自学是学生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的学习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学机会,激励自学情感,教给自学方法。 1.激发兴趣《海底世界》一文。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教学时,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出示海底图,巧设疑问:“同学们已学过了《大海的歌》、《珊瑚》等课文,认识了大海的美丽、壮观。那么,波涛澎湃的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有哪些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呢?同学  相似文献   

13.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景象图。根据新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这篇课文应突出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略海底世界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品尝课文的语言美。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趣揭题,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先让学生感知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lt;爱迪生&;gt;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在此之前,课文中曾出现过“节省“一词.“节省“、“省吃俭用“在课文里先后出现,对突出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怕挫折、勇于实验、顽强拼搏的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省吃俭用“一词,笔者前后进行过两次教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lt;跳水&;gt;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根据自己最深切的体会畅所欲言.有的说遇到危急的情况要像船长那样冷静果断地采取措施;有的说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相似文献   

16.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校跟兄弟学校开展了一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两校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示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有效课堂应有的面目.小学中年级选择了苏教版第六册的课文《海底世界》.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有趣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图,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示范性课文.  相似文献   

18.
《海底世界》一文第2、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问:海底有光吗?“没有。”“有。”海底有声音吗?“没有”,“有”。显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中有两处这样写的,“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探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就说明海底有光,有声音;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大海500米以下全黑了,光线射不到海底。无论海面上有多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  相似文献   

19.
&;lt;黄鹤楼送别&;gt;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lt;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gt;这首诗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缪桂珍 《云南教育》2005,(16):31-3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笔者尝试信息技术与阅读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