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指向学生发展的,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以  相似文献   

2.
郑庚辛 《山东教育》2011,(29):44-45
新课程教育教学观体现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得课堂回归学生本体,充满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实践中努力摸索、尝试,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努力营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历史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马新 《考试周刊》2013,(34):139-140
<正>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因此,重视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能使事半功倍。一、教学氛围愉悦化策略高中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困  相似文献   

4.
方文春 《福建教育》2005,(11A):36-36
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育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它从根本上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陈旧的教学形式.要求课堂教学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郭琴 《儿童音乐》2011,(9):44-46
正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崭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教学,如何在课堂这个音乐教学的主阵地上,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根本变革,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积极搭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课堂变成了“超市”,学生成了“上帝”,老师当了“服务员”,学生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8.
孙智 《考试周刊》2007,(1):75-76
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课程中的课堂管理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持久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确立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远景目标,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核心目标的现代课堂管理理念,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为此,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课堂交往和沟通,开展情感教育,发挥课堂评价功能,灵活应用教学机智,优化课堂管理,最终实现课堂管理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9.
孙智 《文教资料》2006,(28):124-125
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课程中的课堂管理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持久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确立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远景目标,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基本目标,以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核心目标的现代课堂管理理念,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为此,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课堂交往和沟通,开展情感教育,发挥课堂评价功能,灵活应用教学机智,优化课堂管理,最终实现课堂管理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只是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活动显得僵化、死板,不利于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目前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一、明确课堂有效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美国学者克拉克的说过,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朱宝 《考试周刊》2011,(93):16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展开,每个教师都在这次变革中重新定位,做出改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固定成型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努力做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实施教学。教学反思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逐渐退出了教学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开放式教学明确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的主要脉络。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从而直面社会,回归生活,弘扬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代语文教学的课堂应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逐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带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更新。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上,力争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付诸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教师头脑中的旧有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正好为教师理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前提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设良好的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使生命化教育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常态的课堂是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我们提倡的常态课堂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不等于过去填鸭式教死书的课堂,不是走老路。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正因为熟悉就容易对某些教学现象熟视无睹,就缺乏对课堂的用心体察。许多教师经常听课,但却获益不大,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的内涵,采用“拿来主义”,就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处理自己课堂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听课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别人的课堂呢,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江苏、浙江、上海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落脚点也正应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课堂情境、灵活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