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补充侦查是一项刑事诉讼制度.它对于刑事诉讼目的实现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当运用于司法实践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侦查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却成为侵害被告人合法权利、司法机关权威以及司法公正的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取消庭审中的补充侦查。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具有多元化、职权化的特点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这种启动主体的规定必须改革。在民事诉讼中突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限制或取消国家司法机关对民事诉讼的干预十分必要。应取消国家司法机关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力 ,确立当事人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惟一主体。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中的反悔行为可能由任意主体在刑事诉讼的任意阶段提出,如何处置该类反悔行为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司法机关处置刑事和解中的反悔行为应当遵循刑事强制、履行固定及处理确定三个原则,以规范刑事和解协议的形成、履行及解除。其次,在反悔行为发生时,司法机关应当根据刑事和解反悔原因及反悔阶段的不同而做出具有区分性的处置决定。最后,在刑事和解协议解除之后,应当为原和解协议受益一方的被害人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以解决其面临的生活困难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刑事自诉权是一种程序上的请求权,是人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法律赋予自诉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行使诉权,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保障自诉人刑事诉权的有效行使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都基本遵循的刑事司法基本原则之一,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仅有某些体现这一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证人亲自出庭作证困难、审判委员会过多介入案件审理等违背直接言词原则的情况。为适应新时期我国刑事司法建设的需要,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将直接言词原则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在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6.
税收司法是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人民法院在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处理有关税收刑事诉讼与税收行政诉讼和税收民事诉讼的活动。在实践中,税收司法存在诸多的困境,阻碍了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一直坚持“两个基本”——即“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刑事证明标准。它是刑诉法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灵活运用,尤其是在“严打”斗争中更得到各地司法机关的普遍适用。但是,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实际运用中,有不少的具体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需要加以明确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一旨在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规定于近日正式公布实施,法院作为我国主要的司法机关,充分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是此规定的核心。在我国,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法院审判具体案件的行为具有不同的类型化特征,具体到刑事诉讼中,存在着一种较为特殊的干预司法活动、尤其是干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的行为,这主要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领导干部对法院的案件审判程序的干预和影响。根据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力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应有之义。因此,从审判中心主义的视角审视和丰富这项规定的内涵,通过更加细化的规定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实践价值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和当前我国诉讼理念的滞后等原因,导致其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问题。完善取保候审制度,是当前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由于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在公诉案件中是不能行使的,在自诉案件中也是不宜或者不能行使的,因此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冲突。应当取消。国外的法官行使逮捕决定权的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日起施行的经过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对原逮捕的规定作了修改,逮捕的条件有所变化。从分析修改逮捕条件的原因,揭示逮捕条件的含义以及对逮捕条件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三个方面,逐一加以评述,对理解新的逮捕条件和执行逮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了对三类特殊案件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从法律层面上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司法实务上来看,该制度已经成为侦查机关获取逮捕证据、赢得取证时间以及规避国家赔偿的重要手段,容易对被追诉人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为了完善人权刑事司法保障,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对该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造。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必要性,认为用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犯罪的程序是不合适的.在立法模式上,主张将单位犯罪的特别诉讼程序统一纳入刑事诉讼法典,采设专章的立法体例.对于应规定的内容诸如单位犯罪被告人的确定、诉讼代表人制度、有别于适用于自然人的强制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年之久,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力国际公约)的签署,相应地,国家赔偿中的刑事赔偿也应作如下改革:拘留、逮捕的条件和标准只能由《刑事诉讼法)规定,同时将全部的刑事强制措施纳入《国家赔偿法》的范畴;扩大“错案”的范围;明确刑事强制方法的规定;由人大任命设立专门的、独立的赔偿委员会,并由委员会成员审理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15.
伪蒙疆政权刑事诉讼法保留了民国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使近代刑事诉讼法律文化在蒙疆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该地区刑事诉讼法制的近代化,但其中也存在大量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糟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蒙疆人民的暴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告知规则是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知情权的必要规则,目的在于平衡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的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犯罪嫌疑人权利告知规则方面并没有明显进步,导致司法实践中向犯罪嫌疑人告知权利时存在告知的时间、内容、方式、后果等方面的差异。实有进一步从微观技术上规范之必要,以期实现对人权的保障,提升刑事司法之文明。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修正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并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存在的既有问题。借鉴西方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并贯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要想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中真正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政精神,首先必须对我国有关宪法制度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庭审退回补充侦查制度虽有可能使一些案件查明事实真相,但它与刑事诉讼法的其他制度和一些审判规律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消除不必要的制度内耗,使诉讼制度更为合理,取消庭审退回补充侦查制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总则并对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权力做了较为深刻的改革,如何将逮捕的两大基本功能——"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重新保持均衡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践难题。文章以新刑诉法修正案为背景,通过考察检察逮捕权的立法渊源,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上的漏洞,从而提出优化我国现行检察逮捕权的对策,主要包括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批捕质证程序、建立羁押复查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但修改后的法律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还不够完善。作为不起诉制度核心内容的不起诉裁量权,也存在着被滥用的危险。如何完善不起诉制度和防止不起诉裁量权被滥用,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外这方面的成功立法经验,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不起诉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