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字、词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如学习be-tween与among这两个词时,同学们很容易区别between表示为“二者之间”而among则为“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他们做类似于Letsdevidetheapplesbe-tweenyouandme和Hesatamongthethreeofus两个题目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很容易解答,但碰到类似于SwitzerlandliesbetweenFrance,Italy,AustriaandGermany句中的between用法时,他们就会出错了。二、在学习词组或习惯语时,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很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学生记住了某个…  相似文献   

2.
1.Pleasecomesixandsevenoclocktomorrowmorning.A.atB.fromC.betweenD.by本题易误选A,正确答案为C。要点解析:我们学过表示“在……点钟”时,要用介词at。若按此思路解答此题,便会选A。其实,本题在six和seven之间有and连接,说明其时间是“在6点和7点之间”,因而要选用between。假如此处连接词是or,便要选at。例如:Themanisbetweenfiftyandsixty.(那人的年龄在50岁到60岁之间。)Thetemperatureisbetween80℃and90℃.(温度在80到90度之间。)比较下面两句中在“钟点”前不同介词的用法:Lunchisfrom…  相似文献   

3.
between和among都是介词,意为“在……之间(中)”,但其用法不尽相同,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符号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中,所谓“组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如“名词+们”是一种组合;“数词+量词+名词”也是一种组合。就具体的“词”而言,又有它特定的“词”可以与之形成组合关系,比如,“同学”和“们”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可以说成“同学们”。但是,“石头”和“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考场变成了“战场”,就会没有假期,就有了“吊瓶班”“赤膊班”,就有了“高三班主任不堪重负,服毒自杀”。我的思绪穿梭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在想:这难道不是“教育之殇”?于是有了以下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1.It’sonthefloor熏betweenthebookcaseandthedesk.between与among都是表示位置的介词,都表示“在……中间”的意思。between表示在两者之间。例如:Thereisabigtreebetweenthetwohouses.在这两幢房子之间有一棵大树。ThetraingoesbetweenBeijingandShang鄄hai.这列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行驶。among表示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例如:Theoldprofessorstandsamongthestudents.那位老教授站在学生中间。2.Canyoubringsomethingstoschool芽any和some都表示“一些”,但它们有固定使用的句式。any用作形容词,意为“一些”。一般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例如:Thereisnotanywaterintheglass.杯子里没有水了。any也可用作代词,意为“穴无论雪哪一个”或“任何”,此时可用于肯定句中,与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连用。例如:Comeandseemeanytime.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来看我。some一般多用于肯定句中。当疑问句表...  相似文献   

7.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8.
To get between the sheets的意思为“睡觉”、“就寝”。就中国人的习惯而言,睡觉的床上通常铺有一条床单,一面再放一、两床被子或毛毯。可是为什么这条短语中的sheets是复数形式呢?这对一些没到过英美国家的读者来说,也许不太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9.
between与among都是表示位置的介词,都表示“在……中间”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在学界对美日之间归还冲绳问题的谈判和交涉的研究中,涉及到日美就是否“事前协商”、“撤出核武”等问题的交涉,对韩国的立场和态度研究较少。其实,美日在归还冲绳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如“韩国条款”、“不应妨碍美国有效地履行其保卫远东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义务”等原则,本身就表明韩国对该问题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归还冲绳问题是美日韩三国之间交涉的结果,归还冲绳问题也折射出美日韩之间在安全上存在的三边“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顾孟武 《天津教育》2014,(15):103-104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在主动倾听与互动对话的状态下才能得以实现,依托倾听与对话的过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通过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的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首先需要倾听,并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不去主动倾听,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失去了对话的意义,对话就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的“训话”。  相似文献   

12.
班级大战     
“冲呀!冲呀!”一听到这声音,十有八九就是刘笛和金裙这一对冤家正在开战。有人会奇怪地问:“他们俩为什么要打仗呢?”说来话长。有一次,男生刘笛不小心碰翻了女生金裙的墨水瓶,金裙猛地一拳,打在刘笛身上,刘笛当然很不服气,也挥拳还击。从这以后,他俩之间就“战争”不断。现在每到下课,他们就招兵买马,刘笛领着男生兵团,金裙领着女生大队,冲杀于楼道之间。你瞧,刘笛摆出自己最拿手的“战车阵”,所谓“战车阵”就是把胖的同学放在前边,其他的同学在后方推着胖的同学跑;金裙看到后,马上也摆出自己最拿手的“十有八九逃不…  相似文献   

13.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10,(13):29-30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学力发展的基础需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堂课都在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的交互活动。因为“听”是“说”的前提,没有清晰的“听”,就不会有得当的“说”;没有恰如其分的“说”,也就不可能有精彩的“写”,也不可能有绘声绘色的“读”。可见,“听”是相当重要与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在用Word编辑数学教案或文章时,数学公式的编辑是最费事的,常常要在文本和“公式编辑器”之间来回操作。而且“公式编辑器”在功能上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其实,你要是熟悉Word的“域”命令,数学公式的编辑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6.
杨朱主张“为我”,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利于他人的行为太多了,只要大家都退而独善其身,整个社会就太平了。墨子主张“兼爱”,认为人们之间厮杀争斗,是因为人们之间不相爱,主张“爱人之父如爱己之父”。孟子把他们的主张视为异端邪说。  相似文献   

17.
胡德运 《江苏教育》2007,(21):39-41
学校量化管理借鉴了企业管理的模式,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要使量化管理“扬长避短”,在利弊之间实现“二元对立,动态平衡”,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实践操作层面植入“人性化”元素,更多地体现全体学校人的教育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8.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广阔平台。在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撞击、思想的对话,可以激起思维的浪花,形成辐射型网络式的信息联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大家名师,不约而同地把“讨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程”中有它,陈日亮的“自学规程训练”中有它,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法”中有它,黎世法的“五步指导”中有它,张富的“跳摘实验”中有它……足见“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效益显著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19.
五官搬家令     
乐乐姐姐:动动手呀,跺跺脚呀请做好准备,快乐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呵呵,亲爱的K迷们,真是太好了,我们的“游戏时间”正式开播啦。和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或爸爸妈妈之间找不到好玩的项目,那就到“游戏时间”来吧!  相似文献   

20.
写作者以语言为工具,当它面对审美体验时,所要表现和追求的是“真意”和“深情”,它们之间的不对应,就自然导致了“言不尽意”,“不可言传”的语言痛苦。艺术在于创造,写作在于创造,就在于突破语言这种困境,使之从“痛苦”到“艺术”。以有限手段达到无限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