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以之为对象的《民间文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色课程。目的在于通过讲授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学这一丰富的文学遗产,加深对中外民间文学艺术的了解。现有的民间文学教学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可从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三方面对地方高校民间文学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进而提高学生们对民间文学的鉴赏、分析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版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模式的合理性。主张在我国通过特殊版权保护模式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在特殊版权制度的构建中应重点解决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保护期限、使用许可制度等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的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主,辅以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鉴赏等内容。以民间文学内容为中心,帮助学生串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调查作为田野作业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民间文学的变体与新体跟传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艺术处于公有领域,应当通过严格界定民间文学艺术客体,赋予来源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引进“公有领域付费”制度来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与传统知识产权不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应该以“保存”为宗旨,使民间文学艺术不因人类的行为而改变、失传、消亡;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应该是特定的来源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的特征在于:它仅是一种精神权利,不具有财产权利的内容;传承人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关键,不仅要在法律上明确传承人的权利,还要强调国家在保护传承人方面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极其丰富,相关权益纠纷也很多,但是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全面、完善。从著作权保护的视角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状、权利主体的界定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亟需改革。民族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深化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充分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诸如教师工作量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等现实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全新的知识产权,与其他传统知识产权类似,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所享有的民间文学艺术权也分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两部分。其中,精神权利是权利主体基于其民间文学艺术而依法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主要包括表明来源权、禁止歪曲滥用权、公布权、修改权和传授权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素质选修课的《民间文学》有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侧重对民族作品的介绍和赏析,在同母题、同题材的作品选择上,侧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浓厚的作品。教学方法需灵活、多元,适当引入大众文化的艺术娱乐样式于课堂。其次,在教学实践上,尽量带领学生进行民间文学调查,鼓励学生课堂上采用方言讲述神话、传说、故事、讲笑话、唱民歌、说民谣、唱小戏等,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过往的见闻融入课堂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讲授中。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没有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做出规定,进而使创作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创作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确实存在,因此,承认他们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保护条款,是有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21,(1):96-99
民间文学课仅靠理论教学不能充分体现民间文学的"活态"特征及其丰富内涵,仅靠实践教学也不能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因此,民间文学课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深度融合。理论教学必须与田野调查、模仿表演、自主探究等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才能展示出民间文学的活态性、时代性、民间性,才能赋予课堂真正的生机和活力,这些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三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表达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艺术是艺术地域珍贵的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大都通过积极立法寻求其生态保护延续.我国地方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丰富,但面临原生环境受到蚕食,传承人老化且急剧减少,地域外人随意滥用民间文学艺术的问题.在没有出台专门国家性立法的形势下,各文化遗产地方纷纷出台地方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办法.从现有的司法判例及学理研究的中,通过对黑龙江民间文学艺术的地方考察,公法保护文化传承模式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文学艺术档案汇编,其中表现和表达的各种事和情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挖掘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重点对《诗经》与西周民俗文化研究的史料进行综述,并指出从民俗角度研究《诗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建英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49-350
民间文学是内涵丰富的语言艺术,存在于人民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要教民间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拓展和突出实践教学。论文以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依靠地方资源是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街书会"以其700多年的历史、丰富的民间艺术内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书会"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民间文化的深厚魅力,更为襄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美术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情景。湘西中学美术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湘西中学美术教学与苗族服饰艺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强调本土文化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及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幼儿美术教学与城市幼儿美术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农村幼儿美术教学应依据农村自身的特点建立合理的美术教学体系。农村纯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合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培养农村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建构具有农村特色幼儿美术教学体系,是提高农村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延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闽台木偶雕刻的美学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具有极高融入创意产业的价值,也是可资利用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从美术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闽台木偶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将起到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作用。通过多种教育的模式,促使文化遗产最广泛地回归民间,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让更多民众喜爱木偶文化艺术,让闽台木偶艺术更好地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将是我们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陇南地处陇右之南,陕甘川交界之处,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陇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品类无比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陇南民间美术。概括起来,陇南民间美术体现出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艺术类型的丰富性,制作工艺的原生态性和艺术风格的过渡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