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磨课的过程确实是痛苦的。面对执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执教老师就如同深陷枯井的驴子,焦虑而苦恼。但是,正是这一次次"课堂捉虫"的过程、磨炼,让教师成长起来,不断抖落掉身上的"泥土",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将纷繁的感性现象上升为教育智慧,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品尝了"提升"后的幸福滋味。  相似文献   

2.
从2005学年第一学期起,笔者所在学校发动全校语文教师开展“一课四练”特色教研活动,确立“一练教材、二练教法、三练学法、四练和谐”的校本教研模式。笔者在第一轮的教研过程中,四次执教义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们成功了》一课。在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材、教法、学法三者间的交叉与融合,尤其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加法交换律作为小学数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定律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剖析"加法交换律"这一简单的知识,抓住这一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本质,并通过四次执教时的思考与探讨,获得了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笔者三次执教《卧薪尝胆》,三次打磨,三次提升,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理清了认识,走出了误区。困惑一完不成目标怎么办?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观察与思考》一课,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他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本以为这样没有学生动手参与的课堂会冷冷清清,但学生的思维却异常活跃,学习热情非常高。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教育要思考"教什么"。这是对"怎么教"思考的"元"思考,是数学教育更为本真的问题。陆丽萍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是她对小学数学教学"教什么"深入思考后用教学实践进行的诠释,她用生动的教学实践回答: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陆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刚带完六年级的毕业班,再下来带一个五年级的班,这是我执教的第三年,也是第一次执教新课程。所幸,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障碍。而三周以后,一节作文课使我产生了困惑。  相似文献   

9.
学情分析策略我所执教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上课爱发言。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这篇课文,过去我采用教师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逐段分析理解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带着学生学。现在再教这篇课文,则先由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几位老师同时执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几位老师都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创设情境,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引读赛读,适度拓展……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分内容时,教者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由于运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方法各异,取得的效果大相径庭,引起了笔者对学生参与有效性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卫红 《四川教育》2007,(10):20-20
如何在朴实的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卢老师执教的"升与毫升"一课,在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把学习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沟通升、毫升与立方分米、  相似文献   

12.
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唉,公开课上过之后,还得再补上一课。"我很纳闷,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一堂公开课,为什么让我们许多教师不喜欢?怎么样的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深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常常在平行班中进行不断尝试,觉得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很有意义。我执教了好多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一文,对比分析两位不同教师执教同一课文,提出两点思考:语文课的目标定位、语文课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很快就由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就是大量的测量练习。(用时6分钟)教学过程(二):让学生经历这样几个步骤:(1)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小棒的两端拿起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横着看、竖着看;换只手再比比。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如何在新课程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我校数学组一直在研究的内容。3月15日,我非常有幸的成为此次教研活动的执教老师。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回想起这次经历,从最初的选课到设计教案,再到反复修改教案的过程,都是我成长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令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1.以学习者的身份听课无论听课者是何身份、何地位,一旦进入课堂听课,无论这堂课上得如何,你都会从中学习到可取的东西。即使是很不理想的一堂课,也要思考教学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反思对照也会有收获。2.观察教师的教学智慧听课时,一是要观察执教者示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二是要观察执教者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情境的展示过程,评价方式的采用情况。三是要观察执教者机智、合理地吸收、处理反馈的学习信息,并灵活地依据各种信息进行课堂教学的适当调整和再生教学智慧的场景。3.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要着重观察所…  相似文献   

17.
《检阅》这节课来之不易!教案的设计从第一稿到最后一稿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在一次次思考、一点点修改和领悟中我品尝到了突围的艰难。这艰难主要体现在对文本背后意义的探索上。第一次试教,我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停留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这一层面上。这也是文本外显的意义,是每一位执教本课的老师应该关注到的。当时试教效果很好。但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隐约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缺了点什么,而思路并不清晰。为了体悟文本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我又开始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边读边提问边思考:“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校级研讨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国标苏教版的“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一课,引发了教研组对数学探究学习的进一步讨论与思考。现将教学案情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思考一:强化算理有必要吗? 这是一节计算课,一般我们认为计算课的教学应达成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掌握算法,二是理解算理。于是,第一次执教时,在学生交流了各种算法以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结果就是60”这种算法深入思考: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呢?学生无语。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校级研讨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国标苏教版的"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一课,引发了教研组对数学探究学习的进一步讨论与思考。现将教学案情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