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教学美不美,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育客体美的接受,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主体美和客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地传达教育教学的审美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美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美,教学内容美,教师教态美,教学节奏美。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4.
审美知觉的特性在于那知觉同时又是想象。其实质是:那知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符合了,或者说体现了审美主体的想象。审美知觉的内在动力是审美情感:正是审美情感使一般知觉变成了具有潜在想象性的审美知觉。知觉即想象,这无论对于艺术品的审美还是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来说都如此。当然,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试谈阅读教学的美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材储玉藏珠,是一个"美的富矿",尤其是其中占比例很大的文学作品,更是名家精品,无不闪耀出美的光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享受到课文之美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对课文剖琢出"荆山之五",展现出"灵蛇之珠",即揭示课文的审美性质。但是,课文在审美鉴赏中,作为客体,是依赖上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创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当代西方波兰籍的现象美学家茵加登认为,作品的客体层必须通过读者对它的理解,它的效用才能实现①。完形…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体育美感的特点1.审美的直觉性直觉性 ,就是“直接领悟”的意思。体育美感 ,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现代体育美感的直觉性 ,是由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决定的。从审美的客体来看 ,体育美具有形象性特征。从审美的主体来看 ,当体育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 ,当审美对象通过感官传到大脑后 ,与储存的类似的审美形象及体育美的有关信息联系起来 ,并使人们产生愉快的情感 ,从而形成美感的直觉性。2 .审美的愉悦性现代体育美 ,是一种特殊的快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所谓美感的愉悦性 ,是指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8.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首先从感知客观对象的外在形式开始的。审美主体只有借助“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首先感知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形式,才可能产生审美感受。在文学欣赏中,最早地映象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也是作品中的语言、场景、情节、人物等感性形式因素,这些形式因素如果是美的,并与审美主体的人生经验所提供的知觉表象相对应,它就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极大兴趣,给他们以快感。如果这些  相似文献   

9.
因本人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对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有关问题产生了兴趣,现在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一、何谓“他人知觉”心理学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了解过程谓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都是具体的认知形式。这些形式各有其功能。主体通过感觉可对客体的个别特征获得认识;通过知觉可对客体的内部特征及其规律获得认知;通过记忆可再现过去的认识成果;通过想象可对客本的发展进行预测,也可对客体进行间接认识。人们对gF$世界的认识都是从了解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开始的。无疑,知觉是了解事物之外部特…  相似文献   

10.
审美活动属于认识论和实践论范围,不属于本体论范围;从认识和实践看,美无本体、本质,不存在那种单单具有“美”的性质的实体;本体论中不存在主体客体的区分,只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中才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审美活动是主体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性的认知关系或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审美判断是一种包含着客体内容的主观判断;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审美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从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审美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在审美教育中,既要学习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又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感受美、判断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美感的生成原因时,着眼点皆放在审美客体作为总体引发的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追问上,这是不够全面的.其实,美感的生成在于省略.即由于主体生理上的有限性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主体在审美时省略掉客体丑与非美的因素信息,而能动地接受美的因素信息并进行转化在心理上引起愉悦的感受.审美的省略方式分为两种直觉式省略和有意选择性省略.  相似文献   

13.
在杜威看来,审美知觉是对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审美知觉中始终渗透着想像与情感.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合力丰富与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不仅应是艺术教育的前提,更应是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不仅要传递新闻信息,而且还应带给读者快乐。国外幽默新闻写作使新闻富有了幽默美感,给人以娱乐和享受。幽默新闻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内涵,其幽默美感的表现和传播取决于记者的写作态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新闻幽默延伸和深化着新闻的主题.提高和升华着新闻的价值,也拓展和创新着新闻写作方法技巧的理论领域,富有极强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文基本知识,或者是了解文学常识,而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具有审美心理,在教学中融入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8.
西方美学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关于"美是什么"的争论。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源于其客体路线的理论迷误。只有从主体出发,我们才能为美学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首先,美学的核心概念不应是"美",而应是"审美";"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先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其次,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我们就会在"审美"中得到一种以"看"和"听"为典型形态的基本感性。这种基本感性便应该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