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姚苏平 《文教资料》2014,(29):10-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工作中心是培养人才,其目标和中心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如果连基本的人文素养都不具备,就遑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而上述品质,尤其是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与丰富的知识直接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有着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在人文素养培育的系统工程中,审美情操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精英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共同面临的历史使命。在解读“精英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地方性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指出构建地方性高校“精英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系统创新、立足校本和动态发展的基本原则,从目标导向、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流程、教学手段、质量评估、运行保障等七大方面进行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3.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使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之间形成人才价值供应链关系,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目标来自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需求,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品质目标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因此,基础教育是提升我国人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用的计划方式、所确定的结构体系和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基本框架。课程模式的选择和课程建设,不仅决定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多年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培养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功能定位和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的“银领”的人才规格定位,探索并构建了“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一、理清思路,明确课程开发原则为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  相似文献   

5.
凤天宏 《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77-178,17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的高质量创新人才支撑。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道路,强化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把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科研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树立科教融合观念以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培养途径等几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应注重科教融合,树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高等教育更应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并结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讨构建民办高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汪耀敏 《成人教育》2014,34(9):97-98
正当我国经济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之际,成人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必须改革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构建多样化的成人教学模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需创新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标准,打造实践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思想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思想内涵蕴涵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着力培养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世纪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等教育,在实践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重大历史责任。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部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知识最密集、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大的大学生群体、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  相似文献   

10.
浙江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浙江智造。实现“浙江制造”转向“浙江智造”,必须以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急需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的高素质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文章针对目前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的现状,提出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完善专综结合的培养体系、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建设合作共赢的实训基地、构建“1+X”育训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素质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特点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综合理论与现实的要求,我们认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一种"工程师逼近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中具有龙头的作用.为促进国家重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面向世界,以先进技术、高级人才、高等智力为目标,围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愈加迫切。文章试就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切实更新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承担着人力资源培养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对自身发展道路、教育体系、培养目标与定位、教学模式、特色品牌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规律性的重大问题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并注意把握好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规律,加快内涵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而为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形势,强调高等教育要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出把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定位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而不是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避免高等教育脱离国家人才需求的现实,浪费大量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和谐课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建设大学和谐课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构建大学和谐课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人与课堂活动环境的和谐,二是构建人与人的和谐,三是构建大学课堂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高等教育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直接关系。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约了高素质人才大批涌现。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艺术教育的效应远不限于个体素质的培养和陶冶,艺术教育对人的成长、个性的发展及智力的开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重新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在培养提高智力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高职教育市场化。衡量高职教育市场化成功的基本标准是“招生,就业,培训,筹资”,这也是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为达到顺利招生、顺利就业、顺利培训、顺利筹资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以市场为基本导向,从基础设施、师资培养、规模发展、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制度设计、管理机制、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等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于专业名称、专业内涵、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职业能力的规定都不明确,而且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形成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因此,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性为主线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实现高职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