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变迁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变迁的研究,其研究视野及内容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变迁、地域或社区文化变迁、着眼于发展的文化变迁、史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外文化变迁等,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中在理论建树、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与内容、学科知识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盘瑶为代表的瑶族的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是瑶族民族文化的集聚表达。最近几十年来,盘瑶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在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发生一些变迁。对于这些变迁可以从内容、原因和影响去考察与分析,以全面展现盘瑶这些变迁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本文拟对鄂西南的一个土家村寨的饮食、居住文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文化变迁的涵义和表现形式作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涵化、互化与融合的影响,而且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冲突与整合的影响。关于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的分析,文章不仅分析了影响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而且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影响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民俗旅游的介入,加速了民族文化变迁的进程.分析那些民俗旅游中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开发民俗旅游和正确看待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文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作为文化与教育动态联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学者对于文化变迁与教育关系问题的探讨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与系统化、多样化发展两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变迁与教育的一般关系、文化变迁与课程等具体教育因素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等,相关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尚存在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不够,经验研究的对象选取不够广泛,对文化变迁与家庭教育、文化变迁与学生缺乏应有研究等问题。为此,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需在拓展研究对象、主题的同时,注重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流域为范围的陇中文化,在文化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典型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陇中文化现象,阐释陇中文化独特内涵,解读陇中文化的发展变迁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殊印记,具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新疆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深厚的,又是层累的。新疆传统文化变迁整体表现出一种超越性。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地域文化变迁是整体性变迁——跨越式的、质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地域文化变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疾风骤雨般质的变迁后的平稳过渡阶段,虽然文化建设历经波折,但建设新质文化的向度没有改变。此阶段新疆的文化建设大体遵循革命文化整体强势推进的格局,只是鉴于新疆多民族的区域文化特性,在最初实施中有个稳妥渐进的过程;二是改革开放后至今——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加速,仍是个正在进行时。与第一阶段的强制变迁相比,各族人民自觉变迁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变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推动的,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成为一种标志和新的起点,新疆各民族人民较为主动参与这一历史新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形成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民族间的交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文化不断变迁,这种变迁将引导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了解回族聚居区的文化变迁,探讨其变迁的表现和影响,并对陕西商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进行了考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观照了西口回族文化的变迁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对龙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由此归纳出龙文化传承不息的根源来自于龙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物名号或族名与徽号以及龙等作图腾解释。这种解释是否得当,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龙遗存,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件模仿鳄鱼形象的随葬品,这种鳄鱼形象因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增添了文化上的含义,由此可以确认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产生了龙文化意识。而作为延续至现今的中华龙文化是在陶寺文化早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2150年)形成的。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升华为王室文化元素,龙的形象脱离了动物实体的形态,逐渐向威严、神秘且神圣的象征性形象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陶寺文化早期文明诞生有关。这表明中华龙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诞生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龙文化     
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龙文化是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龙文化体现的兼容综合、造福众生、开拓进取、与天和谐的主体精神,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文章介绍了龙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龙的文化意蕴,分析了龙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文化对“龙”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身上长翅,口中喷火,面目狰狞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在汉文化中,“龙”代表着中华民族,是权威、力量、才华、财富、繁荣、吉祥等的象征。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应有尽有。为什么汉语中会有如此之多与“龙”相关的词语?这些概念又是如何建构的?本文试图运用“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对“龙”一词在汉语中的概念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5.
考察关于龙的物及字记载,我们看到,悠悠数千年,经过绵长的时间积累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龙图腾化。龙图腾的人演化为龙的学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龙不仅在甲骨、金、纹饰、习尚中,也在占候卜卦和流传久远的美丽神话中。依据龙图腾创造出的艺术,不仅在学领域屈出不穷,在百业之中也几乎无所 不在,实为天下之大观矣。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化研究的热潮中,学术理论界把龙的相关问题统称为龙文化。从宏观的视角,以学术研究的立场,对龙文化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龙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八个大的问题上,或者称为八类文化,即图腾文化、祖根文化、天象文化、利生文化、皇权文化、祥瑞文化、民俗文化、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17.
考察关于龙的物及字记载,我们看到,悠悠数千年,经过绵长的时间积累和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龙图腾化。龙图腾的人演化为龙的学展示了多方面的研究,龙不仅在甲骨、金、纹饰、习尚中,也在占候卜卦和流传久远的美丽神话中,依据龙图腾创造出的艺术,不仅在学领域层出不穷。在百业之中也几乎无所不在,实为天下水大观矣。  相似文献   

18.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之一,但对高校来讲却是一门新兴的科目。宜春学院是江西一所普通地方高校,但是在培养优秀的体育运动队方面却有着不普通的成果,龙舟队就是其中的一支优秀运动队。本文探讨了在高校发扬龙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宜春学院龙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措施,以弘扬民族精神,将校园文化、体育精神与龙舟竞渡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了揭示神龙的真相,通过对炎黄文化源流的探讨,寻找华夏龙文化的源头.文中用较大篇幅写了青海湖边的故事,西王母的昆仑神话,大致考证了周穆王西巡的路线及与西王母相会的瑶池之所在.还通过汉藏语比较释说了雷电云雨诸字之本义,从语言这个人类创造的文化信息的主要结晶和积淀中证明,龙的概念和名称由雷电分离而来,龙是雷电等自然天象被人们神化和物态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