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存在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较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的法律政策体系,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西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便采取了通过招标以政府向社会实体购买服务的提供方式。为了解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及满意度情况,采取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模式——服务人员——满意度"为研究思路。调查结果显示,西湖区在制度设置、体系设计上已取得不错的成果,养老产业的扶持引导、养老资源的整合、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服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服务人员与老年人的沟通等问题是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责任主体需共同努力改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江苏养老服务业在制度日趋完善、体系逐渐健全、质量持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养老服务体系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功能性障碍显著、制度性问题凸显等问题,必须在理性处理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结构优化、功能整合和制度重塑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见目前还存在法律和政策不健全、专业化程度低以及总量投入不足等问题。国外社会养老服务有多种先进模式,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建立多级别的养老护理服务并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快,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重点。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内容,以互联网为依托落实健康管理,提供最常规的生活服务,落实精神慰藉,营造完善的信息交互系统,逐步向养老产业方向进行智慧化延伸,这可以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现实国情,以及老龄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的大趋势,预示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养社会老服务体系。当前,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养老床位供需错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以及养老服务人才奇缺等问题。绵延五千年的互助共济的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增加的大学生数量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文化支撑、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明确社区养老服务中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以及社区老人等五个方面主体的角色与责任,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载体作用,调动学生社团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动力,通过市场提供、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意愿以及社区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呈现加剧发展态势。老龄化工作的一个核心要点是如何健康、科学养老。通过整合社会养老资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手段,构建一个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极化老龄服务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化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使健康老龄化成为社会养老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河北省老龄人口总量大,分布不均衡,老龄人口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经济的发展,这导致退休金总额不断上升、医疗费用增长、经济压力加大等问题,也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服务是全社会的责任,要解决当前河北省老龄化社会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一是全社会要提高认识,重视养老服务发展问题;二是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民营资本的投入;三是采取多种方法完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四是把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央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组成方面给出了非常明确的规范,给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尽管如此,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在制度设计、人力和资金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应该在做好相关制度设计、体系应当包含的内容、形式的确定等方面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诊疗护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凸显,进而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应时而生。文章考察了我国医疗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医疗服务水平受限、资金渠道狭窄、养老与医疗衔接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我国养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高龄化及高龄人口不健康的特征,导致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从成立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事前干预型"政策以及培养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城市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供求失衡,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北京市为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而提出的创新性工程.应该从两方面破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在建设、运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是政府强化顶层设计,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运营主体通过借力与"造血"并举,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养老服务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由于信息闭塞、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延缓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进程。在智慧居家服务模式的应用下,可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为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等提供基础保障。文章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目标进行分析,指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并对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老龄化发展的今天,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的生成,较为符合我国国情。居家养老服务是实现"家"与"社区"服务的融合,由专业人员上门进行照顾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模式对老年人身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效度。对此,本文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论述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提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致使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进入了困境。老龄化进程除了与经济社会转型相交织之外,还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这也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保定市为例。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支持、社区发展、产业发展、行业规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寿命的延长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居家养老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在信息时代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寻实践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罗艳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国外一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借鉴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从政府层面看,应发挥引导功能、整合资源、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和评估;从社区层面看,应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加强新设施建设,整合原有设施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8,(1):95-101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失衡问题突出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困境。在借鉴日本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从"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创造有效需求"的视角,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我国应从制度保障、老年人就业政策、老年人资产增值等方面入手加快促进老年人收入的提升,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家庭的养老机能,构建"四元"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突出"自助"和"互助"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老年人需求多样化背景下,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呈现出多样化需求现状,其中也存在一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在探讨如何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采取以经济性和社会性为标识,以企业化运营的管理方式,这些形式可以为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借鉴,使以社会企业形式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同政府、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所提供的养老服务相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叠加慢性病高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医药和传统体育运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巨大优势。构建中医药特色"体医融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能够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养生保健和就医状况更好地得到保障,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择优选择。目前,我国中医药特色"体医融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