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玉梅 《河南教育》2007,(12):38-3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其实,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表明,情感对人的学习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喜悦、轻松、兴奋等,能够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丰富活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痛苦、抑郁等,会干扰和抑制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考察了403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A型行为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的A型行为者比B型行为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B型行为者倾向于产生心理非常健康状态;典型A型行为者没有一人呈现心理非常健康状态;巨大的竞争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彼此之间交往联系而自发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群体类型,它与正式群体一起共同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是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如青年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篮球队等)。其特点:1.自发形成;2.成员间相互关心带有明显的情调色彩;3.行为一致,内聚力强;4.情感有余,理性不足;5.有自然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类型 我国青少年的人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1.健全人格型。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人格类型,其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平的均衡。在认知系统方面,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积极行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在情感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其他高尚情操,情感冲突较少;在意志和行为方面,能自觉按照高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调控行为,目标明确,行为坚定,具有较强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5.
成就型。行为特征:追求个人表现;为得到赞赏和认同而表现努力;对长辈的指示必定承诺;不用“开心”或“寂寞”等来形容自己;对别人的感情偏向于冷漠对待。教子招数:妈妈要让孩子学习如何提升社交技巧,例如体谅他人,亦要教导他们察觉自己的情感,不要太过计较得失。此外,可培养他享受绘画或音乐等以平衡生活。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的价值观确立的激励机制;是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是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情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素,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人性化、“抒情型”,就必须以人为本,认同人的情感;“虚功实做”,激发人的情感;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带动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咨询的技术是在各种理论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手段:行为改变技术行为改变技术是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咨询方法。其主导思想认为:人的所有行为、意识和情感都是后天的产物,是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由学习而获得的。个体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是在良好的客观条件中习得;而不良的行为、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则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只有通过改变周围环境,并采用一定的教育干预手段才可能根本矫正不良的行为、情绪和。心理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咨询学家认为,不良行为和习惯的…  相似文献   

8.
李梅 《教书育人》2001,(6):34-35
紧张是一种情绪和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研究表明:适当的紧张,可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过度紧张会使人不知所措,甚至使人的精神瓦解、行动停止;长期的紧张则会导致心理机能的失调。长期紧张或过度紧张,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负面效应,构成情绪障碍。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长期或过度紧张则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情绪。尤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都起源于过度紧张或长期紧张。所有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若不从她们的身份而从其情感行为特征上划分,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分别对32名和26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以探讨目前教师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采取怎样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中学教师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时采用的主要策略包括:言语疏导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拒绝忽视型策略,责任转移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2)教师采用的策略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有关。对于与教师冲突较大的学生厌学行为和攻击行为,教师采用惩罚约束型策略居多;对于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内向行为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更多采用言语,行为疏导型策略。此外,教师主要采用言语行为疏导型策略处理学生的自我中心行为。  相似文献   

11.
首先,应注意期间和期日的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期间指的是一段时间,是司法机关或诉讼参与人单独进行某种诉讼行为的时期;期日指的是某一具体时日,是各诉讼主体汇合进行诉讼行为的具体日期,如开庭期日。2.期间开始后,不一定立即开始实施某种诉讼行为,只要在期限以内实施即有效;而期日到来时,必须马上实施某种诉讼行为。如判决上诉期为10天,在10天中的任何一天提起上诉,都是有效的;而如果开庭的期日定为3月5日,那么3月5日这天所有诉讼参与人及法庭必须开庭。3.期间有法定不变期间和可变期间之分,而期日均…  相似文献   

12.
持有是行为,不是状态,持有型犯罪惩罚的是持有行为而不是持有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持有是一种作为,不是不作为,更不是所谓独立行为方式,持有型犯罪是一种作为犯罪;持有作为人对物品事实上的控制、支配,要求认识蓟所持物品的性质和行为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状况及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校学生中,由于相对集中的校园时空、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社会情感的高度发展,存在着众多的非正式群体。它们大致分为兴趣型、情感型和利益型,有积极、消极两种。因此,要针对特点、寓教于乐;有的放矢、消除障碍;合理利用、加强自治;积极改造、规范行为,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使学生工作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殷志平 《科学教育》2005,11(1):62-63
教学诚信是一种教学行为要求,即要求教师以诚信为基本道德准则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学诚信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营造真实的教学氛围;实现知识的生长和增值;实施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提高道德修养的纯洁性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通过对高中理科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情感调查研究,以证实四个结论:(1)学习的情感准备状态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行为和效果;(2)学生的情感状态影响教师的教育情感和教学行为;(3)师生的情感状态和行为影响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完成;(4)学生和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和行为影响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命运。  相似文献   

16.
李莉 《西北职教》2007,(5):39-39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可见,人脑对客观事物有好、有恶,而这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对其内心变化的外部表现有直接地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好感,将推进主体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和表现;对客观事物有厌感,将会阻止主体积极行为的产生,使其行为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可见情感作用之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语言焦虑是学习个体与二语语境尤其是二语行为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语言焦虑有两种不同性质语言焦虑,即促进(积极)型焦虑与阻碍(消极)型焦虑。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促成它们的相关因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学习个体的内部因素如自尊心、对语言模糊性的容忍、冒险精神、竞争意识和个性特征及认知方式;二是学习过程的外部因素如由于广义的化休克而造成的师生间教学化的差异。对语言阻碍型的焦虑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学生知觉问卷,对500外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结果发展:(1)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它包括积极情感、约束与控制行为、消极情感与支持帮助行为。(2)初中生对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知觉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初中生对教师的约束与控制以及消极情感行为的知觉上,男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而对积极情感和支持与帮助行为的知觉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朱燕 《贵州教育》2009,(22):26-2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