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夏时期的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字的创制与使用,使西夏境内的书法艺术在汉字书法之外,形成了更为独特的西夏文书法。西夏文字在间架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整个字的笔画显得比较匀称,就字体的局部而言,则撇笔、捺笔使用过多,因而西夏文字的四角往往比较饱满。西夏文字的这些特点,使其比汉字更像方块字,充分显示了方块文字的古典美的艺术魅力。西夏文字亦有楷、草、行、篆等多种书体,但是其它书体使用的程度远不及楷书体频繁。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西夏一代无著名的汉文书法家。  相似文献   

2.
唐成可 《教师》2013,(1):87-87
书法是东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是东方文化精神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正逐步走向边缘化。甚至可能被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文》作为中国第一部字书,不仅在我国影响深远,在日本也得到传播和接受。本文探究《说文》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之书学观     
书法,是传统文化内部的产物,它由观念积淀为形式,成为人心营构之象。因而,书法归趋于审美,并不是形式化的结果,而是人文化成的产物。书法衍生于汉字。汉字的产生,虽具有通达天人之际的伟力,但归其根柢只不过是工具性的一物。因而,依乎“六书”法天象地的取象意识,虽使汉字先天地具有了美学价值,但如果没有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心性化的审美融注,则汉字便只会停留在工具性物化阶段而上升不到书法的形上高度。事实上,书法真正趋于自觉正是在魏晋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全面产生之际,其标志便是书法文人化的确立。从此,书法开始与人性结合,成为表达玄的心灵状态的心性化艺术,并进一步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内部,成为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三代以来,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书体,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我们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艺术史的时期,像西洋艺术史依据建筑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一样。”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8.
书法的艺术休闲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发达的地区经济,二是悠久的汉文化传统,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书法艺术的平民化与非功利性。书法艺术以休闲文化的形式在民众中间出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是时代使然,它对书法艺术在信息时代发展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神秘古谶李氏当王推动了汉字文化圈李氏政权的建立。众多的李氏政权促进了汉字文化圈各国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帝王书法现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从学术本位审视,帝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帝王以其政治资源对推动和影响中国书法发展功不可没,也难免产生一定负面消极影响;帝王书法现象是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值得学术界进行广泛且多角度的交叉探究。  相似文献   

12.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是当代书法界的“中国梦”。但靠“迎合”西方世界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从唐朝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走向中国的实例来看,文化输出需要有一个国力强盛、文化先进的国家背景作为前提。因此,当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方才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梦想实现之时。目前,书法界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书法在中国下一代传承下去的问题。此事若解决不好,走向世界等于空谈。  相似文献   

15.
文化类课程建设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凸显对外汉语专业特色的重要内容。文化类课程包括文化理论课和文化技能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书法是重要的文化技能课,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和艺术气质,同时还能够塑造他们的灵魂世界。加强书法课教学,还应营造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打造艺术化的汉字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6.
汉字书体的演化经过了篆、隶、楷、行这几个大的阶段,对各种书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概括、归纳,就可发现,汉字本身的形态结构并不是纯粹方形的,而是一种外(椭)圆内方形的结构,这种“外圆内方”是华夏民族“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标准所形成的。因此称汉字为方块字是不准确的,而称之为“外圆内方字”则更能说明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结构特征。由汉字的方圆性所发明的符合面积黄金分割的“方圆格”,对习练者书写规范汉字,缩短习字时间,提高习字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唐是中国书法的一大转折,此期“经世致用”的书法思想取代了六朝的贵族风度和盛唐宗教性的狂热而主宰中唐书坛,这一书法思想的根源是儒家入世的功利主义。其表现主要在:对篆,隶,楷等实用书体的推重,以实用的态度崇尚笔法,书诀,强调师承,苦功,在审美理想上追求古拙,含蓄,尤其是肥劲之美。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唐书风的形成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林半觉先生是享誉中国的金石篆刻家,学术文化界尊崇他为保护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英雄.他为中国保存民族历史文化所做的历史功勋永远彪炳人间,应受到人们的怀念.罗香林是香港著名的历史学家、客家学研究开拓者,享誉中外文史学界,他为桂林的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广,亦做出了杰出贡献.罗、林二老既是密友又是学术研究合作伙伴,二老均堪称学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理据性的应用,认为形声字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最快的一种汉字形式.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种。无论是对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的本身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还是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的单纯规律记忆错误,它都是留学生由中级向高级过渡的一个瓶颈。从汉字理据性的角度阐述了一些针对形声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毕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内蕴深厚,代不乏人。进入当代,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又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毕节当前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书法实用功能的弱化,书法基础逐渐萎缩;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艺术精神日益淡薄,继承不足;因功利思想的驱动,脱离汉字和书写的基本法度,浮躁的创作风气盛行;书法教育意识、批评意识淡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文化元素缺失等。因此,从繁荣传统艺术、弘扬时代精神和保护民族文化、提升毕节文化竞争力的角度,毕节书法的发展,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理论学术研究,重视书法教育,书法活动形式多样,把书法和城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