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课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可是,我们有不少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课常上出现了“多”与“少”的种种反差现象。要消除课常教学中的反差现象,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中学数学教研中“说课”环节薄弱,不少人错误地将“说课”与“复述教案”、“简介教学过程”混为一谈的现状,阐明了说课的科学涵义与类型,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学说课的内容及实践意义,指出了培养数学说课能力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则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美”的功能、“美”的力度,往往以单纯的“告诉”方式或照本宣科教参式地推进教学进程。这样的教学,无异于丢弃了美这块宝贵的磁石.这样的课,必然是枯燥无味的课,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
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理论、课标和教材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通俗地讲,说课侧重于“说”的形式,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三者缺一不可。由于说课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说课者的理论水平、新课标和新教材精神的领悟程度、教学技能、思维品质和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素质,再加上说课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不少地方都已将化学说课列为“化学教学能手”大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或因为对教学新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或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对活动度的把握失衡,使不少课出现了“忘本”或者“越位”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很难辨别是音乐课,还是思品课,抑或是地理课、自然科学课。另外,有不少教师把教学实践都集中在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没有很好地从音乐的本位去挖掘教学资源,导致了音乐课缺乏“音乐味”。  相似文献   

6.
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理念变新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结构综合了,教学方式丰富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尤其是常态课上,其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分”,教学效果自然就“虚化”了。这里例举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三种偏失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5年秋季江苏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我校为了不断深化课章教学改革,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每两周有一次教学论坛活动.主题是围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展开,不少教师说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化的影响”,但我有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新课程,哪些不能变(传统的教学技能)?”新学期开学后我跟踪听了高一不少课.发现教师的板书已被多媒体投影所替代,教师的“讲”也南多媒体音像所包办,有的教师想突出学生主体性,设计了不少问题由学生回答,提问面虽广,提问率虽高.但大多是无效性提问。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有的阅读教学课愈来愈“多情”。这儿的“多情”指的是阅读教学课正在被一些“学科”包围,不少阅读课上成了“风光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多媒体展示课”……语文课程虽然具有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学科一旦失去其本质特征,也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下面,我们先看两个“多情”教学案例,从中或许能看出这种“多情”教学的样态。例1:课题《碧螺春》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广泛收集有关茶文化方面的资料。(上课前,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上街购买VCD,借来录像带,还有的学生从《茶艺》、《茶经》等书上…  相似文献   

9.
邵陈标 《江西教育》2004,(20):33-35
十年前(以下简称“前者”),我曾上过一节“网的认识”的课,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一等奖:十年后(以下简称“后者”)的今天,我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又一次上同样的课。我把十年前的教学实录与这次的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现摘取其中的三个片段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与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我有幸参加此类活动,聆听了不少的“优质”课。这些课教学环节安排得天衣无缝。课堂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学生群情振奋,对答如流。师生配合极为默契,正所谓巧夺天工,滴水不漏。然而许多这样的精彩是“做’秀”的结果,它早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11.
语学科历来被人们喻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语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三段论”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课是学了不少,可真正的语能力却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语的兴趣淡化,使许多老师感到语课难教,教学实效难以提高。面对这种现状,笔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不少课,其间收获不小,在留下“!”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其中,感受颇深的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先行掌握,导致教师乱了方寸,出现不知如何教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郭子其 《师道》2008,(5):38-38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意识日益增强,不少教师把亲耳聆听教学名师的课作为自我成长的捷径。一些教师对亲听名师之课心驰神往,每当有名师来献课,听课者就异常踊跃。这本来是好事,但让人纳闷的是,为何听课后普通教师却难以成为名师呢?甚至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涛声依旧”,其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出听课机会增多,笔者有幸观摩了不少不同学科青年教师执教的研讨课和优秀课。无意间发现,这些课呈现一个共同趋势,即学科教学行为较之以往愈加理性和深刻。这至少表明,青年教师们正在摆脱早期的改革困惑与观念桎梏,教学处理不再盲动、草率。笔者将这一令人兴奋的教学质态,称之为“理性教学”,并希冀更多的教师迈上理性教学之旅。  相似文献   

15.
篮球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拟操作”教学模式有不少欠缺和不完善的地方。“个案教学法”运用于篮球课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角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这课属于好上但不容易上好的课。在实践中,广大教师积累了很多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教学经验,但也有不少教师对于本课的目标定位不是很合理,把“会比较角的大小”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甚至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一个误区。下面我将略加分析,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究竞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好课?这是许多教师经常追问的话题。对该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认为,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相似文献   

18.
听课是一个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不少学校还明文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听课的指标和任务。不过,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只有认真“研”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而不“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而教学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听课要收到实效,需要做到“三研”,即课前“研究”,课中“研思”,课后“研讨”。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急广大教师之所急,自2003年第1期起推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例”,实在是理论落实于实际的良方。确实,“再好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终归都得在课上见成效”。然而,这“课”却又分为多种:平时正常上的课(45分钟)、课外阅读课、各级公开课(示范课、评优大赛课)等。《中学语文教学》1—3期发表的7篇课例看不出来哪一篇是第一、二种,第三种似乎不少。关于各级公开课,近年来讨论得也颇热闹。从理论上说,课肯定是要“公开”的,因为它有示范性、引导性,可是一旦被众多智囊团反复“磨”得玲珑剔透,太美、太高、太新,恐怕让全国绝大多…  相似文献   

20.
有幸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我选了《狐狸先生和松鼠先生》这篇课文来进行阅读教学。为了教好这节课,我翻阅了三年级的教学大纲,阅读各种教学报刊,凡是用得着的材料都舍不得放弃。这节课带给我不少的启发和思考。这节课没有局限在从认识字词到阅读课的框架,而是通过几个层次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明白。这节课刨设了愉悦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