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快乐吧!     
第一次读到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这行诗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他想表达什么意思?不仔细考虑的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诗倒过来才对。不过他的冷静与自信却俘获了我,所以我一直无法忘记这句诗。  相似文献   

2.
郁土 《新读写》2014,(9):34-35
我不懂诗。但却深为诗人的坎坷经历所感动——遗腹子,早岁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1948年随青年军到台湾,1955年退役,此后在台北市武昌明星咖啡屋骑楼下摆摊卖书21年,以94岁高龄辞世。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他的诗又如何呢?于是买来他的诗歌选集《刹那》。一读,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3.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4.
一位诗人的真正丰饶并不在于诗句的数目上,却在于他们的效果的广阔中。只能在时过境迁之后才能加以判断。——保尔·瓦莱里《波特莱尔的位置》在论及诗人戴望舒(1905——1950)的时候,我非常自然地联想到法国现代派巨子瓦莱里(戴译:瓦雷里)对于象征派开山波  相似文献   

5.
<正> 契诃夫医术尚可,但他名贯全球是因为他小说写得不同凡响。鲁迅和郭沫若都曾误入医门,一旦选择了文学,却都成为一代宗师。李光荣医行得好,诗也做得好,他初愈不惑,已是著述甚丰;他涉诗未久,却已佳句翩然。他是副教授,研究治疗流行传染病颇有见地,却虚怀若谷,没有丝毫骄眉傲眼。他的诗都是睡前饭后工作之余哼成的,是偶一为之,但由于他对生活体验很深,又有刻苦炼意练句的坚韧劲,每有一诗出手,便都会得到诗友和读者的啧啧赞许。  相似文献   

6.
许博渊 《教育》2012,(2):58-58
郑板桥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扬州八怪的领袖,诗、书、画三绝,在读书方面应该算一个成功人士了。他是如何读书的?他的读书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李勋有许多好的诗,对于他的诗,已有人作过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为他的诗是富有真情与爱心的,他把对诗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融在一起,形成诗风上“质朴浑厚,冷峻温馨”的特色。李勋的诗可以经历时段来分类,比如早期多为农家诗(我以为这是他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诗种):离乡入伍之后,便开始了军旅生活诗的创作;之后,他诗歌表达的内容在扩大,他几乎整体性地向情感诗方向转折,这是他重返世俗后诗向成熟面发展的显示,尽管视野在开阔,诗之氛围却在收缩,诗风诗意内在情绪都有别于以往那种激情冲击。有人把他的“爱情诗”作为最好的诗,也许是从这方面而论。我却更喜欢他的那些用泥土包裹着富有思想力的“农家诗”,这种不仅有农家生活又有农人新思想的诗作才是他的诗的美之所在、韵之所在,也是他独特诗风的基础。《庄稼汉》(1988年)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贝壳》一诗为中心,结合瓦莱里和巴什拉等诗学家对于“贝壳”形象的论述,对此诗的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结构构建、深层诗心等元素做出分析,借此来探讨郑愁予这位诗人对诗歌形象、想象机制、深层结构等问题的处理方式。指出他虽然在使用诗歌形象、想象角度的把握、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有浸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痕迹,但其诗歌灵魂仍然是纯然东方的,并且仅属于郑愁予独特的“无常观”与“菩提心”的个人气质。所以他的诗歌世界显得驳杂而独特,西方的创作技巧、东方的诗情、西方的意象、东方的韵味和诗心,常常在他的笔下有机地熔铸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唐朝的朱庆馀,是个名气几乎可以忽略不汁的诗人,但他的一首诗。却相当知名: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似文献   

10.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11.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当代学发展史上的作诗人和重要散家。在70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经历了由“诗压散”到“散压诗”的创作过程。评论界对臧克家散的研究远远少于对他的诗的研究。其实,臧克家在新诗体建设和散体建设方面均保持着清醒的体自觉,为散体的深化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他的诗没有散化,他的散却有诗魂,好似蓝田生烟的美玉,彰显着“建筑,绘画,音乐的美”的散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本从体学的角度,分析臧克家诗和散的体差异,阐释他融精炼,抒情,采为一体的散创作特色,揭示出“诗人散”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唐朝的朱庆馀,是个名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诗人,但他的一首诗,却相当知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似文献   

13.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过路人很有礼貌地向小儿问路 ,小孩子为什么连连摆手 ,不让靠近”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想想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生 :(自读讨论后纷纷作答)怕。师 :对“怕” ,同学们有哪些问题?生 :谁怕?师 :他怕什么?生 :他怕得怎么样?生 :他为什么会这么怕?师 :诗中是怎么具体写的?生 :(齐读三、四句诗)师 :谁怕?生 :小孩儿怕。师 :他怕什么?生 :小儿怕鱼儿吓跑。师 :他怕得怎么样?生 :小孩子怕得“遥招手”。师 :对!你能说说“遥招手”的意思吗?生 :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摆手。师 :你是怎么知…  相似文献   

14.
说到唐诗,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吟它几首,什么“床前明月光……”、什么“白日依山尽……”,可是如果再让他背诵几句宋词,他们就黯然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和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诗,却有意无意地回避词呢?或许是觉得词过于香艳?过于消沉?过于隐讳?其实读一些优秀的词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诗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神圣的使 命,“诗言志”,诗可以惊天地,泣鬼 神。“温柔 敦厚,诗教 也。”就 是说,通过诗的教育,养成人的温柔敦厚的品格。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趣事     
李心军 《初中生》2007,(12):12-13
改诗 王安石这样的大文学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相传有人请王安石改诗稿,诗文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王安石看后笑了起来,心想,月亮怎么会叫?花蕊怎能卧黄犬?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把诗中的“叫”、  相似文献   

16.
课间十分钟     
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作者:秦文君初三男生刘格诗自诩倒霉先生。他长着大个子却有着一颗渺小的心。他不喜欢现在的学校,认为那里有许多可笑的事,但却又不由自主地维护着学校的荣誉。他非常排斥他的父亲,发  相似文献   

17.
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在诗人的笔下,却能铺排出多姿多彩、兴味盎然的“一字诗”。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为难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苏大学士无奈,只得应允。只…  相似文献   

18.
王涯历任六代朝臣,也历尽宦海沉浮。他以宫怨与闺怨为主的怨女诗占其存诗的一半。王涯以宫人之怨表现出他对帝王之变与官宦之争的愁怨,并以征人之志与闺人之怨表达出他空有铮铮铁骨却无赫赫战功的愁绪。无论是宫怨诗,还是闺怨诗,它们都是情景交融、辞丽情深的。另外,闺怨诗还比宫怨诗少一分怨,多一分情。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晋人张二棍的诗是朴素的诗,亦是感人的诗;朴素与感人,几乎是好诗的双核,却在当下诗歌中变得稀有。张二棍的诗与他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地质队队员——咬合在一起,这是我对他的诗有特别的亲切感的缘由,基于我自己出生并成长于地质队家属院的事实;但他的诗又超越了我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一类的"山野诗",也迥异于文人骚客以亲近自然之名行亵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