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国家结构理论是随西方民族国家成长和政治学旧制度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在全球的制度变迁中,该理论越来越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国变迁中的中央-地方关系.本文呼吁我国宪法学界和政治学界重新认识传统的国家结构理论和单一制联邦制的理论价值,主张以蕴涵明确的"政府间关系"代替含糊不清的"国家结构形式"之说,方法论上在基于宪法规定的政治关系描述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动态的政治-经济过程研究,以便我们澄清事实性和法条性政府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戴维·奥斯本等人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政府"理论.该理论强调政府应该与企业家一样具备"顾客意识"."企业家政府"理论对于当下中国推行的政府问责制具有启发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责任型政府承担制度性责任的政治逻辑、责任类型乃至问责路径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流行的抗争性政治理论,在有效解释中国民众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等行为的同时,也存在"遮蔽国家"的嫌疑,忽视了政府为应对社会抗争而进行的政治秩序再生产。基于此,笔者转而关注和回答政府是如何回应社会抗争的,并将这一政治秩序再生产的逻辑概括为回应性政治,它是以政治稳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政府供给"为过程,政府通过不断的调适、学习、回应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在"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推动政治发展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回应性政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它在彰显政府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在应对危机上的滞后性、被动性、改革目标不明确性以及局部性调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大正式确立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建构服务型政府既有对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积极回应,也有其自身的理论与现实的逻辑,即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主权在民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理论学术史通常认为,阿尔蒙德和其学术继承者白鲁恂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理论;而亨廷顿在1968年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强大政府论",终结了前者的主导地位。实际情况是白鲁恂的危机与序列理论不仅不是对阿尔蒙德理论的继承,反而和亨廷顿的理论有着较强的亲缘关系,两者一道终结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白鲁恂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经济社会现代化破坏了政治发展——民族国家的建构,造成五项政治发展危机,不同的危机到来顺序构成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需要从提高国家能力和政治文化入手解决危机、实现民族国家建构和政治发展。白鲁恂的政治发展理论也可以被视作是一种宏观的历史社会学理论,对于学术研究和当前世界政治的观察都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7.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如"廉价政府"、"议行合一"、"社会共和国"、"社会自主空间"等等。在国际共运史上,前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曾长期背离巴黎公社的基本精神,并由此导致了严重后果。巴黎公社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治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公民政治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途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将公共行政看做一种"语言",以公共能量场为核心概念,主张政府与公民的真实对话。文章以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话语障碍,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旨在以公共行政话语的视角解决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实现民主化的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化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因相通,价值理念相通,历史渊源相承。儒家教化中的"教""化"并重、"系统理论"与"核心价值"交融、"官""民"结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大众化的统一,政府主导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政府职能问题是行政管理学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国家本质决定政府职能出发,探讨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关系问题,政治职能是政府的核心职能,经济职能是实现政治职能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职能的缺失,利益协调是当代中国政府政治职能的集中体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利益协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