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泪与笑     
小引儿子(允成)出生后我一直不间断地给他写成长记录,到现在,六年多,一共写了三百三十三篇。每写满一百十一篇我就将其编印成书。来得及的话,下个月《允成成长录三集》也将付印。这些记录中有很多泪影与笑声,有怕与爱,它们把生命成长的不易具象化了。这是我与儿子共同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11,(3):14-15
博主特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真实生活的点滴记录自己与儿子的共同成长,真实的成长记录是我给儿子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可爱的茜茜     
刘学军 《福建教育》2010,(7):117-118
自从有了女儿茜茜后。我便开始为她写成长记录.不断记录着女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她诸多的趣闻乐事。  相似文献   

4.
清扬 《新作文》2013,(Z2):5
我一直觉得在作文里也能成长,因为作文不就是记录我们的成长么!在作文里,我看到了小星星们的成长。不知不觉,我也收获了成长。真的好高兴,作为编辑的我能陪我的小读者们走过一遍又一遍的童年。爱写作文的孩子从孩童长成少年,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写着写着,你们就长大  相似文献   

5.
儿子的眼泪     
杨新春 《中国德育》2007,2(10):80-80
儿子已经5岁之前,我从未打过他。他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他稚弱的生命擦伤。我要尽一个父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他,为他的生命成长支撑起一片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5,(1):41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作文。"那天放学回来,姥姥抱着刘允墨哭了一夜……这位石家庄的小女孩,小名如意,可生活却不尽人意。爸爸在允墨还没出生时就远走国外,身为高级语文老师的妈妈在2010年时被肺癌夺走了生命,那时的允墨只有5岁,却成了一名孤儿。  相似文献   

7.
王雅芳 《学前教育》2007,(12):23-2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孩子的童言妙语逗得哈哈大笑。是呀,孩子的语言是纯真的智慧,如何让孩子成长的这些精彩片断永远保存下来呢?我想.为孩子写口述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前些天.欣威就带来了一篇由孩子口述家长记录的日记,那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相似文献   

8.
《成长中的故事》是“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作系列训练中的第4篇.它同前面3篇(《我的成长记录本》《我出生了》和《名字的故事》)组成一个单元。至此。这一单元暂告一个段落。下一阶段,将刊登“生活中的作”系列训练设计的第二单元内容。当然,你也可以把它们继续收入你的成长记录本中。[编按]  相似文献   

9.
儿子写日记了。每写完一篇我都要看一看,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的日记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好啊,让妈妈瞧瞧。”翻开儿子的日记本一看,我笑倒在床上,儿子写了首没有名字的诗:“爸爸妈妈家有个东西,爷爷奶奶家有个东西,姥姥奶奶家有个东西,你猜那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我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成长     
《学语文》2005,(11):31-32
[题目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在成长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欢笑,也有寂寞与痛苦……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新读写》2012,(12):64-64
我们未曾谋面,却早已成挚友,因为每月我们都会共赴一场与文字的约会,透过薄薄的纸页,将彼此沉沉的心意相互传递。我记录着你的成长,你见证了我的变迁,我们相扶相持走到今天。明年,我将迎来十周岁的生日。在此,诚挚邀请你——我亲爱的朋友,与我一起吹熄蛋糕上的蜡烛,将你对我的祝福与期许告诉我,帮助我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海门实验初中凌云文学社的社员们每人每天都要写一篇成长日记,记录下阅读心得或成长感受,拉长岁月的影子,积淀文学素养。这里选登黄千璃同学的两篇成长日记。  相似文献   

13.
我翻阅着学生的习作,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章重现过往的点点滴滴,我给每一篇文章拟了一个共同的标题——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高一。他们有欢喜,有悲伤,有激动,有伤感.更多的是迷惘,我想这正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吧。好在现在他们有机会记录和回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成长不能离开写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从教20年来,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确实是实践、阅读与写作三者紧密相伴。我有百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发表在各级期刊上,200余篇为学生学习而写的稿件发表在各级学生报刊上。为什么要写作?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读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从书中介绍的魏智渊、朱国红等30位老师的成长经历中,我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积极从事教改实践;海量读书,有很深的知识积淀;善于利用网络,皆为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笔耕不辍,都善于随时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等。为此,我写了一篇题为《读一本好书,交三十个朋友》的文章发表在《教育文汇》上。  相似文献   

16.
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是我园尝试的一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教师成长记录成了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的源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临别赠言     
写《我儿子一家》时,孩子刚五岁。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孩子的成长,我陆续写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有时孩子跟我开玩笑:妈妈,我是你的摇钱树。今年他上高二,马上就要进入高三。我和他合作了一本书,将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代人丛书》里。儿子没有专门为这本书写过任何文字,只是收集了他的周记、作文、书信、班刊和学习成绩单等等“历史资料”,当然述有他的光屁股相片。  相似文献   

18.
王丽珍 《班主任》2004,(3):22-23
假期里,我与一位老朋友相遇.他的儿子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已上了大学.我们自然谈到了他的儿子,朋友的脸上写满了欣慰.这个孩子成长中的难忘的故事自然又成了我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你为谁读书?     
上初二的儿子刚学完一篇《为中华崛起读书》的课文,教师依葫芦画瓢,要求同学们也写一篇《我为XX读书》的作文。儿子告诉我,班里同学的读书观五花八门:有写为家长读书者,有写为将来找个漂亮女孩读书者,有为考大学读书者……儿子写的是《我为生存而读书》。我认可了儿子的读书观,也未贬低他的同学那些并不“高尚”的读书观。作文者,实话实说也,何必“低俗”时却伪装“崇高”?几天后,儿子大呼上当,说老爸的话不可轻信,原因是凡庸俗的读书观,不论行文如何入情入理,一律给了不及格。教师要求大家写成“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相似文献   

20.
江如画 《高中生》2011,(21):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看似随性散漫,实则严谨绵密。文章开始叙写"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忽而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