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带来了战略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涌现为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数字技术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体体现为:数字技术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1+1>2的乘数效应;创新要素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具体表现为研发人员结构优化、产学研投入和自主型创新投入的增加;数字技术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在企业规模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即在大中型企业、服务业中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撬动教育生态变革的支点。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教师的角色适应以及自我塑造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关键突破口。该研究选取东西部1018名中小学学科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检验研究假设,探析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2)感知有用性在社会支持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3)“感知愉悦性→感知有用性”在社会支持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剖析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内因,并从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价值感知、弥合数字鸿沟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角色认知、角色实践和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加速器”、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区域新一轮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佛山的考察,发现数字贸易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直接作用机制体现在数字技术的高度灵活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以“数字贸易+制造业”的方式深度融合;间接传导机制则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及其与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把握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数字贸易人力资本水平,为贸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金税三期工程是信息化技术在税收领域的及时运用,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由此给企业带来“征税效应”和“治理效应”,并反映在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基于征管技术进步的视角,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了3.82%,而且通过了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结果表明,当征管机构、企业的政治关联和性质存在差异时,税收征管影响程度亦有不同。机制分析发现,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通过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和代理成本,进而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论文还据此提出了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构建良好政企关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化解融资约束、优化内部控制、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旨在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引导政府进一步关注数字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构、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本文从数字时代教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出发,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中国2009-2018年的教育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构建了一个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虽然中国教育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有改善的趋势,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东中西部差距较为明显的事实依然存在。就影响因素而言,需要依托技术改善和走数字化转型之路。考虑到教育服务业特殊的公共属性,还需要把握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据此,作者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服务业融合发展,防范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企业ESG表现越好,全要素生产率越高;(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处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国有企业而言,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应对企业ESG实践给予相应的要求和支持,企业应将ESG表现植入发展目标和战略中,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数字化时代产业升级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职业教育质量,瑞士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瑞士”国家战略引领下,瑞士基于相关纲领性转型战略、指导性转型意见和专项资助计划,分层次、分重点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支持。瑞士职业教育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扩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推动教学多场景数字技术应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数字资源开发与学习平台建设、制定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评估标准以及促进数据流通和信息共享等途径,在多领域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瑞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秉持以产业需求为中心的转型导向,强调“以内容为依”和“以学生为本”的转型原则,遵循“循序渐进”和“难点突破”相结合的转型逻辑,重视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的研制及数字化资源共建和共享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以地级市四位数行业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OP方法估计TFP,实证研究国有及非国有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国有企业因有更多的技术积淀,其产业地位特殊,有更强的国际贸易实力,TFP水平提升受到出口影响更大;规模较大及具有更多产品出口的企业实力较强,更易获得"出口学习效应",其TFP水平受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我国2002-2018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SDM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绿色信贷的提高显著促进了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也促进了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信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影响的长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以及短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均统计显著,并且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绿色信贷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组成中的技术效率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不断推进各大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关键要素。本文以2011—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梳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程,并对其研究热点及演化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数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转型升级”“数字化”等方面,并形成#制造业—#云计算—#产业化—#数字化—#数字经济—#安全可控—#数字技术7个聚类;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热点随时间不断变化,且相关研究由最初的概念普及到目前的实践应用,不断贴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提升转型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学校形态、育人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流程再造。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遵循“数字儿童”的内在需求,从学校层面探索在线教育的系统化运作,构建了校本云端学校体系,整体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塑造了“全链条”互联网育人新生态,推动了学校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此为基础,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得出西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驱动,尚未形成全要素生产率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西藏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支持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主要路径为:降低金融杠杆率、加大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下,数字胜任力正逐渐成为教师有效发挥其专业能力的“触媒”。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化教育评价的缺失等困境,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是破除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瓶颈,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及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数字胜任力理论框架的分析,并结合课题组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要素和10个二级要素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要素通用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的方向指引性,提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策略:构建数字化培训体系,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数字化学习机会,鼓励数字协作和创新,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升级,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的环境,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系统、全结构的数字化创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体现在形成崭新的育人新形态。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行动逻辑框架与路径取向,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和“转去哪”等现实问题,促进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振兴建设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政务治理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均衡共享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如数字经济在农村环境下认同感缺失、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及基层治理制度脱节等问题,提出采取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建设现代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七项举措,以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双碳”目标低碳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低碳产业融合将促进低碳产业数字化转型,这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需求、利润、政策三方面机制作用下,低碳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由于低碳产业数字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数字基础设施、技术、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低碳产业数字化发展应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撑、数字核心方面加大投入,并加强市场导向,全面发展低碳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面板效应估计深入考察了不完全契约、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36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完全契约通过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利用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不完全契约指数,发现不完全契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比较稳健。另外,行业规模显著提高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同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高开放度行业、高契约指数行业,不完全契约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低开放度行业、低契约指数行业,而在低生产率水平的行业,不完全契约的生产率效应显著高于相应的高生产率水平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