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感应是维系细菌群落之间生存的关键生理行为,氮循环是一个涉及多个微生物群落参与的复杂过程。但群体感应现象在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中研究得并不透彻。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两种硝化细菌维氏硝化杆菌(N.winogradskyi)、汉堡硝化杆菌(N.hamburgensis)和一种氨氧化细菌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europaea)的全基因组与已知的三种AHL合成酶家族(LuxI、AinS和HdtS)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这三种菌株中可能存在的信号分子合成酶调控基因。为进一步验证这三株菌株的信号分子分泌和鉴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细菌,真如课本上描述的那样——一般是单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吗?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菌并非如此简单。有骨架的细菌课本上只写到细菌有一个厚厚的细胞壁,它们的结构也被概括为"简单",关于其结构的描述更是十分稀少——可事实却证明,在细菌中,蛋白质骨骼和隔室结构是很常见的。组成我们身体的那些复杂细胞,可以组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虽然它们仅被一个软膜包裹着。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们有内部骨架,确切地说有细胞骨架,即一个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维结构,这样就可以自如地添加或是移除某些组成部分。细胞骨架不仅能够维持细胞的形状,而且还具有运输细胞内分子"轨道"的作用,能在细胞进行分裂活动时,确保所有的分子准确地各就其位。  相似文献   

3.
林龙 《科技文萃》2005,(3):152-155
首先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情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动物和人这一类高级生物能够产生情感是因为有中枢神经系统.而植物根本就没有神经,更不用说什么中枢神经了,那么它们的"情感"是怎样被一些人挖掘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摩尔根选用果蝇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孟德尔选用豌豆,以及后来分子遗传学家们选用真菌、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都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遗传学发展史中,每一次合适实验材料的选取都导致了一次学科发展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细菌     
《红领巾》2007,(9):26-28
人体是一个大旅馆,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细菌,它们都是"房客"。在大多数时候,大家都相处得很好。可有时候,它们也会有矛盾(máo dùn)。这时候,人就会生病。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正果蝇爱吸眼泪和汗液炎炎夏日,我们会发现一件尴尬的事情:一些苍蝇会围着裸露的皮肤打转。科学家发现,喜欢围着我们飞舞的大多是果蝇,它们喜欢吸食皮肤表面的汗液。除了汗液外,果蝇也喜欢眼泪。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果蝇喜欢在动物的眼睛周围打转,伺机舔舐它们的眼泪。  相似文献   

7.
图片科学     
《小学科学》2020,(1):2-3
昆虫受伤也会痛昆虫受伤后也会经历慢性疼痛,和人类感到的疼痛不同,是一种类似于疼痛的感觉。科学家用果蝇做实验,他们弄伤了果蝇的一条腿,待伤口痊愈后发现,果蝇会更努力地保护自己的腿。"疼痛感"存留在了果蝇的记忆中,并改变了它的行为。科学家说,昆虫受过一次重伤,会变得非常敏感、警惕,它们想在余生中保护自己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学生》2014,(3):37-37
炎炎夏日,我们会发现一件尴尬的事情:一些苍蝇会围着裸露的皮肤打转。科学家发现,喜欢围着我们飞舞的大多是果蝇,它们喜欢吸食皮肤表面的汗液。除了汗液外,果蝇也喜欢眼泪。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果蝇喜炊在动物的眼睛周围打转,伺机舔舐它们的眼泪。  相似文献   

9.
《悟空传》里一头富有哲学头脑的猪发表过一番言论,大意 是:麦子成熟了才会被割,猪长肥了才会被宰--一切都是自 然规律使然。 也许这只是人类对自己的残忍行为的开脱。 但是小到蟑螂,大到老虎,它们也都吃别的动物,也都被别的动物吃。所以身为动物通常只有两种命运:不是寿终正寝,就是被吃掉。  相似文献   

10.
故事里的事     
<正>这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也是迄今为止,小编推荐的唯一一本作者不详的书,而这,也正是它的伟大之处。这本也被译作《天方夜谭》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正是如今我们最为向往的民意的代表,缔结了古代智慧,也让俯瞰之下的众生百态得以最清晰透彻的显露。但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菌不同,人也许是最为复杂的动物。洞悉人性并不是只凭隔  相似文献   

11.
来自不同雄性动物的精子会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中展开竞争,这个观点目前已被科学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研究人员甚至发现雄果蝇精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杀死其它竞争者的精子。那么,在植物中有没有类似现象呢?根据一些植物学家的研究,娇美花朵中也潜藏着无情的利益冲突,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动物王国。植物也许没有大脑甚至没有神经细胞,但是它们的行为还是显示出自私性。实际上,用来解释动物择偶。子女贪欲和同胞竞争等行为的进化理论,用到植物身上时也同样能使人受到启迪。现在,萌发专家意识到花的受精并不是随机的,一些花粉施主与竞…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身体中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生产分子的工厂,比如胰岛B细胞不断生产胰岛素,神经细胞不停地生产神经传导素。这些分子需要被运送出细胞、送往不同的地方,包装它们的东西被称作"囊泡"。那么细胞货物是如何在准确的时间内被送往准确的目的地的呢?2013年,托马斯·苏德霍夫和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三人在细  相似文献   

13.
细菌真如我们课本上描述的那样:一般是单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吗?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有骨架的细菌课本上只写到细菌有一个厚厚的细胞壁,它们的结构也被概括为"简单",关于其结构的描述更是十分稀少——可事实却证明,在细菌中,蛋白质骨骼和隔室结构是很常见的。组成我们身体的那些复杂细胞可以组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虽然它们仅被一个软膜包裹着。这其  相似文献   

14.
王科 《高中生》2012,(12):60
人们的各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生理基础的支持,记忆也有其神经生理机制。在大脑中,相互关联记忆信息是如何被读取的,仍是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题。由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联合小组,通过研究果蝇大脑对气味信息的回忆过程,向揭开记忆的读取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读取功能的神经元人类的大脑有1 000亿个神经元,果蝇大脑内的神经元要少得多。虽然果蝇的大脑不能跟人脑相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很多人受到肥胖、代谢紊乱和饮食不调的困扰,我们迫切地需要解决这些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问题,但直接在人类中开展研究的方式进展比较缓慢。幸运的是人类的进食和代谢过程与其它高等动物甚至昆虫相似,都具有极高的保守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对容易操作的低等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果蝇便是一种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它是一种神经系统比较简单的模式生物。本文对果蝇成虫的进食行为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了果蝇的神经系统能实时监控机体的代谢状态,并能将其与外界环境的食物信号精准整合,从而调节它们进食的每个步骤。通过对果蝇进食和代谢相关的神经调节的研究能拓宽我们对人类相应疾病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两个男孩子打架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相互拳打脚踢;而女孩子打架,常常会互揪头发。为什么男女打架的方式不一样?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爱德华·克拉维茨希望通过果蝇来寻找答案。果蝇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动物。由于果蝇的DNA密码已经被成功破译,因此科学家能够通过DNA来研究果蝇的一些行为。克拉维茨发现,是一种特定的基固决定了雌雄果蝇不同的打架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细菌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神气活现地运动着,而且它们缺乏叶绿"素.大多数不能像高等植物那样自己制造食物,因此有人认为细菌是动物.那么,细菌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实际上细菌是植物而不是动物。因为细菌和一些已被大家公认为植...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等概念在习题及各类试题中出现较多,而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述得较抽象,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呢?这是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材在阐述了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后,对染色体组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的这样一组染色体就叫一个染色体组。那么具体地讲,到底一个染色体组是怎样构成的?哪些染色体组合在一块才算是一个染色体组?在此,本文利用雌果蝇染色体图解将这一概念具体化。雌果蝇染…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少年月刊》2013,(Z4):58-60
在动物界中也有"语言"存在。这是一门非常引人入胜的学问,不少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动物们的语言,破译这些语言的含义……和人类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在同种动物之中,它们使用"语言"来寻求配偶,报告敌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友好、愤怒等感情。动物的"语言",也用来沟通和主人的关系。夜晚,某农舍前传来一阵陌生人的脚(jiao)步声,看门狗伸长了耳朵,随着声音的接近,它狂吠(fei)起来,这是告诉主人:有陌生人靠(kao)近我们的家,要警惕(jing ti)!虽然鹅的叫声都是单调的"嗄(a),嗄"声,  相似文献   

20.
动物界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常常被归结为"弱肉强食".个头大的似乎总可以欺负个头小的.现生的大象与灭绝的恐龙,都是各自时代的庞然大物.它们天下无敌,除非老弱病残的时候,一生中几乎不被食肉类动物困扰,即便是大型食肉类,如雄狮猛虎,也得让它们三分.食肉类动物从小即学得教训:不要与大象相争!否则,不但成功无望,还常常自己受伤.因此,大部分食肉动物一辈子对大象都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