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刻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命题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存在着几个严重的误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能发展、全科发展,由此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各育"的相加,并从字面上机械地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我们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新的诠释,人的全面发展是完整的发展、充分的发展、相对的发展、主动的发展、以人本身为目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任何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人掌握不了这一问题的本质内涵。在生命教育视域下,从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回顾出发,去认识灵魂的、精神的教育,追求真教育,继而认清教育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与人的内在价值提升等基本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教育是促进人的解放并使人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等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3.
甘民  ;陈梦稀 《中国教师》2009,(Z1):110-1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命题受凯洛夫等人所宣扬的"共产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而产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政治背景下而盛行。笔者认为,该命题的科学性值得怀疑,是一个既经不起历史检验又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命题。然而它却成为了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要肃清命题消极影响,就应坚持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并对确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和教育目的的表述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使其真正回归马克思主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4个月的教改实践与学习,我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转变. 重新认识"基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首先,要认识"基础"的全面性.就是要把传统的文化基础拓展为人的发展的全面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理论掌握群众"的核心前提是理论的彻底性,即要从主客体同一的维度审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卢卡奇继承了这一思路并创造性地提出"理论掌握群众"的条件性原则,他认为"理论掌握群众"的关键在于判定理论的实际本质,坚持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与客体、具体与历史、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当前,对"理论掌握群众"命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尤其是对"理论掌握群众"的核心前提认识不清。因此,从总体性辩证法出发对"理论掌握群众"命题进行深入辨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春梅 《考试周刊》2014,(7):167-168,86
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各自不同的认识前提,这是二人教育思想生因的第一层原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他对"生活"和"教育"的独特理解的前提上建立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在他对人的认识,即真正的人是对神圣之物有信仰的,真正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以及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二人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集中表现为"活"与"人道主义"。这种特征与他们的认识前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元宵 《生活教育》2014,(5):17-19
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产生于各自不同的认识前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他对"生活"和"教育"的独特理解的前提上建立起来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在他对人的认识,即真正的人是对神圣之物有信仰的,真正的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以及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认识前提上形成的。二人教育思想的特征分别集中表现为"活"与"人道主义"。这种特征与他们的认识前提紧密相连,并体现之。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要通过活动化的方式去进行。这是因为"品德与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上升到哲学范畴,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认识问题。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级政策性文件中提出这一命题,无疑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育技术领域,对这一命题认识得正确与否,和今后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开展更有直接关系。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一词,从本原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若从教育层面上来讲,它就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认为,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作为传承文明、启发心智、推动发展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千百年来,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和作用。必须以"人本"视界来透视教育功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对人的模式的阐释和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理论及其它命题的提出都具有根本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客,教育手段方法创新等也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拟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我之所以想到这个命题,首先是新课程理念与鲁迅思想的穿越时空的契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每位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手段,更是教育本身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得到作为"人"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4.
美育三个维度中感性教育是美育的基本意义,也是其根本特征。创造教育和人格教育是感性教育的展开,创造教育是美育的时代命题,人格教育是我国丰厚美育传统的现代传承。现代美育观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关注受教育者人性的完满和身心健康,显示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真谛。现代美育观历史性地充分肯定人的感性素养本身对人生存与发展的本质性价值,由此生发出教育观念的崭新维度。现代美育观认为道德成长需要感性素养做基础,对提高人们对人道德成长规律的认识、提高德育成效具有深刻启示作用。现代美育观揭示了人的感性素养发展的特殊规律,丰富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认为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美育对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现代美育观对丰富和深化当下教育观念、克服工具理性对教育的消极影响、纠正教育实践的某些偏差,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使命是要和谐一致地培养人。""没有人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基于这种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也成为很多学校的价值追求。一、努力建构和谐校园1.理念引领——建构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将一生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育青年的实践,坚信通过教育能够训练出大批具有聪颖智慧、美好道德的人才去治理国家,倡导"认识你自己"的理性命题。●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因而提出了"知德合一"的道德教育模式,力图通过教育使雅典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知识和美德。●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精神助产术"倡导问答式谈话教学法,至今对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两大命题中,更受关注的是后者而非前者,在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更受重视的也是后者而非前者.在对"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及重要词语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备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职业化、个性化以及持续化的功能方面有必要作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特色理念是特色学校的核心(一)对特色学校的初步认识到底一个怎样的学校才是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内涵是什么?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人把特色学校看成专门学校,如外语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学校等;有人认为学校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就是特色学校;有人认为教学得法,英才辈出,学校有较高声誉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我认为,特色学校应是办学主体在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优化的基础上,使学校的独特性、优质性的个性风貌有所发扬与展现的学校。(二)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个性发展建立…  相似文献   

19.
王育培 《幼儿教育》2001,(10):10-10
开展愉快教育,目的在于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让每一个幼儿都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以下是笔者对幼儿园愉快教育的几点认识。一、“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愉快教育的前提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是愉快教育的根本宗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其中的关键之一在于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20.
宁金平 《教书育人》2012,(18):68-69
一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一)坚持把师范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教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永恒命题。自亚里士多德起,维多利诺、卢梭、狄德罗、裴斯泰洛齐、欧文、傅里叶等先哲们都倡导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基础之上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学校教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