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案例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9页第7题:一个圆柱形油桶,内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1)它的容积是多少?(2)如果1升可装柴油0.8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相似文献   

2.
在上“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形油桶,内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5分米.如果每升柴油重0.85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柴油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学生经过计算以后,却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59千克,另一种是58千克.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持第二种答案.双方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对方的答案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好让双方陈述理由.持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得数的精确值是58.718千克,因为题目要求保留整千克数,所以用四舍五入法精确为59千克.”持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3.
教学通用五年制七册"小数连乘法"时,某教师安排了这么个为新课垫底的复习片断:教师先出示一个连加题"2 2 2=( )",要学生把它改写为乘法算式"( )×( )=( )".学生改写后,教师板书:"3个2相加,应该是2×3".同时指出:"2是相同的加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着,教师用幻灯出示七册42面第7题:"玉山公社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蔬菜生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亩.如果栽培西红柿,一茬亩产1.65万斤,一共可以生产多少万斤西红柿?(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读题后启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 一、引入练习 用字母表示以下各题中的数量关系: (1)学校买来a本文艺书和b本科技书,两种书一共买了多少本?(2)学校买来c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其中文艺书a本,科技书多少本?(3)商店原有a千克水果糖,又运来b千克,商店现有多少千克糖?商店原有a千克水果糖,又运来b千克,卖出x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六年制小数十二册练习二第9题如下: 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32米。前轮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每分钟转6转,它每分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笔者认为,此题后面取近似值说明语欠鲜明。理由是:“得数”和“整米”所指不明。是第一问中的周长,还是第二问中的路程呢?两者均具双重指向性,学生往往不得而知。结果,在学生作业中出现两种不同得数:①3.14×1.32=4.1448(米),4.1448×6=24.8688≈25(米);②3.14×1.32=4.1448≈4(米),4×6=24(米)。如何才能做到取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旧知,以旧带新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之前,先复习关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例如:一台碾米机4小时碾米9600斤,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要求每份数,即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就是要把总数9600斤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即9600÷4=2400(斤),让学生明确:每份数二总数。份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1、少先队员一人植树,一共植40棵,平均每人值多少棵?人王明小朋友3天做数学题,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3、东在生产队有7亩早…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下面三个问题的解法相同。现举例如下: [例1]有两块麦地,它们的总产量相等。第一块麦地平均公亩产小麦40千克;第二块麦地平均公亩产小麦50千克。这两块麦地平均公亩产小麦多少千克? 解:2÷(1/40+1/50)=44(4/9)(千克) [例2]一个最简分数,若分母加3,约简得2/3若分母减3,约简得1(1/3)。这个分数是( )。  相似文献   

8.
请先看学生解题中的两个例子: 1.“四年级同学拾柴220千克,三年级同学拾柴202千克。三年级同学再拾多少千克就跟四年级同学拾的一样多?”(六年制第四册第46页第14题) 几位同学把题目看了又看,不知如何做。下课后,我把这几位同学请到面前,把问句改成“四年级同学拾柴比三年级多多少”、“三年级同学拾柴比四年级少多少”、“两个年级拾柴相差多少”,问学生会不会做,同学们不约而同回答:“会做。”2.一位老师教学两次归一应用题:“一个林场用喷雾器给树喷药,2台喷雾器4小时喷100棵。照这样计算,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六年制第九册第45页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10.
通用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第24页例2:在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小麦难,测得底面周长125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重?(得数保留整百千克)在教学这道例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一、交待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起先出示一幅挂图,图上画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然后用谈话导入:“李大爷去年小麦获得了丰收,小麦堆在场上,他想搞清楚到底收了多少,一箩一箩地称又太费事,你能不能想办法帮他算出来?”这样既交待了学习目的,又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用处,激发了学生…  相似文献   

11.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要内容。通过期末复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一、抓基础,强化数量关系 1.思考:什么叫平均数?要求平均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 2.口头列式,并说出依据的数量关系。①一块8亩的麦田,共收麦子1600千克,平均每亩收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课堂教学结构,应该因教材、学生而异,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现以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79页例5“两次归一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一种结构形式。一、基本训练,由旧引新(1)独立解题:一个农场用拖拉机耕地,1台4小时耕地50亩。照这样计算,1台6小时可以耕地多少亩?1台拖拉机耕地125亩,需要多少小时?设问,解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数?为什么要求出单位量(即归一)?(2)在掌握一次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分两次编排了8道题。新教材如此编排简明扼要,少而精,重点突出,既能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又能运用新题材、新结构、新形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具体的说。“整理和复习”有以下几点特色。一、题型新颖独特,形式多样“整理和复习”,精心设计了新颖独特、形式多种多样的题型。如: 1.“法理”结合型。如第44页第1、2题。将算法算理相结合,先用表格让学生口算各类题。再从中抽出两题设问:“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促使学生既要弄懂算法,又要弄清口算过程。 2.对照比较型。如第45页第4题,第60页第1、3两题中。采用两问式加强对比:“黄瓜比萝卜多多少筐?萝卜比黄瓜少多少筐?”“鹿比虎多__只,虎比鹿____只?”“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还采用题组式进行对比,第60页第3题中三道小题编成一组,显然有助于学生比较它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测量土地”练习二十四中有这样一题: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1. 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行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亩?学生对题中的“作业宽度”不理解,纷纷举手要我讲一讲。对于这个与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问题,第一次教学时,我采取“冷处理”,让学生课后观察播种机播种(或压路机压路等),然后解这道题。平平淡淡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学期学生又在课本中碰到了下面一题: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导入,促进知识迁移1.根据条件,先提出问题,再口算:1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70千米,?3小林看一本书,3天看了24页,?2.把以上各题改编成相关的另外两道题(学生口述)。3.列式解答:1每个书架25元,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元?(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用单价乘以数量。)2每个书架25元,200元可以买几个书架?(已知单价和总价求数量,用总价除以单价。)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熟悉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领悟:已知“单一量”可求出几个“单一量”的和,或总量里包含有几个“单一量”等。二、精讲例题,掌握结构把第3题中第一个已知…  相似文献   

16.
实习期间,我有意识地运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本上的例题是这样的:加工一批稻谷,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1/6,第二台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1/8,两台碾米机每小时一共可以加工这批稻谷的几分之几? 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已知条件后,学生不难列出式子:1/8+1/6。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把问题改成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的稻谷比第二台每小时加工的稻谷多多少?这样一问,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下子列出了几个式子:1/6-1/8;X+1/8=1/6;1/6-X=1/8。这个问题,使学生复习了异分母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方程解法。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物理》上册第三章变速运动第二节练习一第(3)题的插图(如图1所示)是表示火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题目要求根据图象回答一些问题,并画出火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图2是按照图1位移—时间图象画出的速度—时间图象。如果追问: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图象,试求出火车在1.5小时末与2小时末的即时速度各是多少? 一种答案是这两个时刻的即时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和50千米/小时,这可从OA段和BC段的斜率求得。另一种答案是这两个时刻的即时速度都为零,因为AB段的斜率等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