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开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全面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法律人才。地方师范院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服务地方基层,突出应用实践,彰显复合多样”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国创成形技术工程师学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围绕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以高标准培养对接高精尖产业,满足绿色制造、轻量化制造等高技术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目标,打造集研发、生产、教学、服务为一体,形成具有鲜明“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校企双方在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项目开发、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共建、共育、共享、共研的深度合作,以期最终实现“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莫坚义  叶燕 《广西教育》2023,(21):144-147
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构建“三阶递进、四化驱动、五融并举”培育工匠精神实践育人模式,以推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产业规模增大,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产品服务更加丰富,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人才要素方面还存在数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的短板,不能适应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模式的缺位正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提出文化创意人才的“双螺旋”培育模式,以内容型和技术型人才“双向培育”与“横向耦合”为重点,加强“双螺旋”人才培育模式在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层面的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指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及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历提升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琴  吴兆明 《成人教育》2019,39(12):47-5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培育大量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对其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基于学历提升的视角,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新型职业农民遴选、高职院校与培训机构配置、学历提升教育质量保证三个方面提出破解之道,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水平、职业能力双重提升最终实现培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己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实用性、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湖州农民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管理、运作、模块化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经费运作和质量督导评价“六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踅新农村的要求,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成为当前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在农村开展实用人才培训,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举措。我社区教育中心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紧贴地方经济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全力推进本镇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统筹校内外师资力量,实施“头雁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育工程,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乡村振兴研究及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过程中,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重新确定“技能+管理+素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适应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把培养新农民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其次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再次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目前农村地区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在具体培育过程中还存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培育内容与生产生活脱节、农民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基于此,在阐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对策,以期为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为提升继续教育的适应性,培育具备较强综合素养的复合人才,教育主体应当应用“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增强教育实效,体现新时代继续教育特征。在继续教育背景下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现实意义,提出这一育人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应用“岗课赛证”模式的不同教学模块、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对接行业标准强化证课融通,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等打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策略,为提升继续教育育人效果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说明,党和政府已经把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才能培育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硅酸盐产业转型对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硅酸盐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架构、组织形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探讨了教学、科研和实践三者之间的循环体系关系,落实体系建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提供新思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开发“硅酸盐材料”课程的配套实验和搭建企业与高校互通平台上,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回归教育本原,以培养健全人格、和谐身心和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体系。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我国本科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弘扬通识教育理想,建立基于通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培育有教养、有思想、有思维、有能力的“社会的人”、“自我的人”和“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18.
聚焦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培育的九大产业集群及河池“千亿百亿”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围绕服务广西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专业群,探索纳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双轴驱动、四阶递进、五维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以提升纳税实务服务效率为依托,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范本,后续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坚持以能力与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高端性;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责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类型特征,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终身性。  相似文献   

20.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透过嵩明县雪莲果跌价滞销的教训,广大农民要会经营,就必须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在市场风险中逐步学会依据和运用经济规律,走创区域品牌之路,基层政府应增强为培育会经营农民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