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语篇中的隐喻现象需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在内的多学科的合作。文章以电视剧《蜗居》中含有隐喻的对白为例,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结合语境如何对语篇中的隐喻进行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释英语隐喻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形象,还是一种思维形式。构建隐喻理论的任务,就是力求阐述将句子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隐喻意义联系在一起的原则。完整的隐喻理论体系,应当是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哲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等学科对隐喻研究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隐喻和故事作为修辞方式,更重要和深层的意义表现在思维方法论上。隐喻思维构筑着日常和科学概念,提供着认识世界的框架,启发着心理学理论的建设。叙事实现的模式形成与模式识别使之具有解释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功能,从而在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能帮助幼儿改正不合理行为的隐喻故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隐喻故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之间要形成一种对称关系,二是隐喻故事中要蕴藏着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听隐喻故事时,幼儿会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反复思考、重新组织故事,并借用故事中的情节和隐喻来理解自己的生活,故事中蕴藏的道理和解决方案也就成为幼儿摆脱生活困境的方案,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改正了不合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隐喻使用其他的事物来描述实际事物,这一种手段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隐喻在促进语言长期发展和构建、帮助人类更好的理解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维持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吸引了来自各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的专家的研究兴趣。本文旨在基于心理学语言的角度,并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讨论隐喻理解中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隐喻理解认知加工的几种主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对隐喻理解的认知机制的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成果,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模型.主要分析和讨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四种理论──概念隐喻、特征匹配、品质归类、结构匹配的主要观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政治语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其措辞上的严谨和规范化使其不易被理解。然而隐喻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政治家们经常运用隐喻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通俗化,以便广大受众理解其政治意图,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本文结合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习近平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总结习主席使用的隐喻类型及影响习主席具体隐喻选择的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政治文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意见以及结合心理学、认知学等学科理论就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假设了一个立体的空间模型,认为概念隐喻是激活、聚焦凸显、映射的共同作用,其基础是经验。  相似文献   

9.
传统隐喻研究只限于在修辞学上的研究,而现代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符号学、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语言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去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更是当今隐喻学研究的重心.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表达时间的隐喻,这些时间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源于人类相同的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学科的出现,隐喻逐渐成为语言学、认知学、翻译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之一,《庄子》一书中包含了许多隐喻。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阐释了众多哲学理念,展现出庄子的深刻思想和超凡文采。探究《庄子》中隐喻的本体、喻体以及隐喻的翻译策略,有利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模式,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外译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