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方文学中的书信体小说自出现之始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对话式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独白式书信体小说。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比较两部作品在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方面的异同,分析其叙述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信体小说文体的认识,并丰富和完善叙事学的研究品类。  相似文献   

2.
焦窈瑶 《文教资料》2010,(18):181-183
作为18世纪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作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是歌德根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也可称是第一部直接反映德国现实生活而富于真情实感的长篇小说,充溢着"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歌德"自然的人道主义"理想。《维特》一出版,立刻风靡德国和欧洲,在青年中掀起"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褐色长靴,模仿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学他开枪自杀……即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维特热"的余波仍在世界各地持续,这本薄薄的"小书"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何以以"经典杰作"的身份入主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此,我们将结合杨武能先生对《维特》的文本分析、《歌德谈话录》中有关歌德文艺主张的部分,以及一些西方文学评论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揭开《维特》成为永恒经典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英语辅导》2004,(10):61-62
说到《少年维特的烦恼》,相信读并不陌生,但是读过这部小说的英版的人,却恐怕为数不多。《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和思想家歌德(1749—1832)的不朽力作。这部小说使年仅二十四岁的歌德一跃而为西欧享有最高盛誉的作家。在西欧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该书更是被看成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成员诗人舒巴尔特宣称:“我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不愿失去体察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机会。”如今,这部小说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已被译成各种语言,据称仅日译本就有四十多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近距离接触它的优美字吧!  相似文献   

4.
【导读】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也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歌德一生勤勉写作,除了诗歌、戏剧和小说,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有著名诗剧《浮士德》,  相似文献   

5.
【背景提示】《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曾经深深震撼了与歌德同代的年轻人的心灵,他们不但模仿作品主人公“维特”的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服饰。甚至于同样因失恋而步维特的后尘。轻易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此,歌德不得不在本书再版时的扉页上题诗说:  相似文献   

6.
岩子 《辽宁教育》2006,(7):72-74
从3分到1^+ 女儿是从九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跟读的,语文课正赶上学写论说文和文学评论。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这些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的语文课本,一时间变成了文学名著、剧本、小说、诗集或报刊文摘。是弗里德里希&;#183;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再是马克斯&;#183;弗里施的《安道拉》,接下来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施特凡&;#183;安德烈的《干船坞》等等等等。从语言到文体,从作者到人物,从遣词造句到作品结构,从写作风格到创作动机,由始至终,徐徐道来;人物主题、背景情节、文学特色、写作手法、滴水不漏,处理得细致有加。  相似文献   

7.
一位艺术家的早期成名作常常牵挂着青春岁月的情感纠葛,在创作中,他祭奠逝去的幻梦,同时获得自救。人们常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初恋的写照,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则是青年柴科夫斯基一段无望恋情的投射。  相似文献   

8.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书信方式、内心独白,对维特的形象进行塑造。维特与众不同的对人生与命运的看法,对快乐含义的思索,对名利、爱情的定义,对自杀的理解,等等,都是他所遭遇的一切的写照,是对自身命运的解读,也是他生命终结的原因揭示。只有了解维特这些思维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读者才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这篇小说不仅写出了一位少年之恋爱心理流程,同时还道出了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何处理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材,但这篇小说还阐述了一个真理,对待朋友要有真情,才能获得经久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少年维特之烦恼》采用自我叙述视角(限知视角),即叙述主体具有参与者与叙述者双重身份,因此自我叙述具有很大的透明度,真实、易于接受。自我叙述视角更容易使叙述主体进入到其活动的时空中,以第一观察者、体验者的身份展开叙述,原汁原味(体验者感受、经历)地表达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和儿子散步时,他告诉我,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1,(5):17-17
徐贲2011年4月12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读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知道,少年的爱恋是一种自由个性的真情流露,在对灵魂亲和力的热烈向往中,可以根本没有肉体欲望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明眼人一看标题,就知维分是个虚构的名字。是想借“题”发挥吧?的确,维分借“题”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的烦恼大概与“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有关。作品中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名言。维分的烦恼源自“唯分是图”。维分也有一句名言:只要考得好自然走得好。影响范围虽有限,但在“业内”却很有市场。这种观点给众维分们带来的烦恼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杜才 《今日教育》2010,(4):59-59
一、激发兴趣,苒成习惯1.名人故事.引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历史上有许多坚持写日记的名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向小学生介绍名人和他们所写得日记,如列宁和鲁迅写日记的故事、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丁玲与《沙菲女士日记》、雷锋与《雷锋日记》等,引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少年维特之烦恼》中采用的心理描写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少年雏特的内心世界。小说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与间接心理描写两种方式:直接心理描写主要是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直接剖析和描绘,有四种方法:由人物直接倾吐、由"编者"叙述、由思忆联想表现、由梦境幻觉反映;间接心理描写主要是借助景物、事件和人物表情、动作等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表现、烘托。由此又概述了三种方法:细节表现、言行体现、景物烘托。以此来探讨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阐明心理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雪泥鸿爪     
少年凭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走进书门,读大学和研究生也是狂乱地读小说、读细节。等到中年读数育书,读哲学书,才真正懂得咀嚼书的学理。朋友送我《传世藏书》120卷,读过的不多,赶紧读吧。读一本书经历一次生活拷问!  相似文献   

16.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成名作,毋庸置疑,是它使歌德,同时也使德国文学走向了世界。它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曾经震撼了全欧洲整整一代人的心。那究竟这种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它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矛盾,有人认为是它在书信体形式叙事艺术上有新突破,但我却认为这种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作品中“优美的情感生活”。在我看来,从古至今。不分国家。最容易打动、感染甚至震撼我们心灵的是——情与爱。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传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看似反叛基督教的小说中,实则隐含了诺思洛普·弗莱在研究《圣经》时所总结出的U形叙事结构。主人公维特疏离上帝,从 U形顶端落入痛苦的谷底,之后在信仰的指引下回升到开始时的高度,重新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归于心灵的宁静与幸福。维特的遭遇十分清晰地向我们构建了“人神疏离———经历苦难———因信向死”的U形结构,从而闪现出小说中被隐匿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郭钦 《成才之路》2011,(13):I0015-I0015
老师出于“善意”,禁止学生“早恋”,显然是把“爱恋”当成一件坏事。读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知道,少年的爱恋是一种自由个性的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性抒情散《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伤疤情结”,表现出对少男少女的质朴的关爱和牵挂,可谓其青春系列散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0.
一路走过的冬天,一个人走过,一群人走过。一个人走过寂寞,一群人走过暖和。一路走过的冬天,留了一日的缩影给我。我坐在教室前排最边上的位子,靠着那扇永远不能关的窗户,学校规定中午才可回家,必须留一个上午在校自修,不上课便轻松许多。于是从课桌里小心地拿出《少年维特之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