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琉球群岛处于中国的东部,台湾与日本的九州岛之间,大小岛屿无数,现由日本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管辖.它与日本本岛形成了天然的海上弧形防线,全线包围和分割我国东海与太平洋的联系,战略位置及其重要.琉球群岛上,曾存在琉球王国,后被日本灭国. 一、琉球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琉球群岛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隋朝.到1372年,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之后,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1375年后,琉球用中国年号,奉中国正朔.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大清定琉球二年进贡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琉球王国朝贡不绝,称中国为父国.  相似文献   

2.
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在华留学考述●黄新宪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使者杨载携诏书到达琉球,以通两国之好。同年,琉球派使者奉表入贡中国。从此,中琉两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相互间的交往历史长达五百年之久,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  相似文献   

3.
自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与琉球建立正式邦交关系起,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今为日本冲绳县)为日本吞并止,在长达500余年间,中国儒家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传入琉球.在推动儒学在琉球的传播过程中,华裔儒学大师程顺则无疑是起了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作用.他毕生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儒家文化,对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长达四百余年的福州与琉球的关系史中,闽都文化通过册封琉球使团、来华琉球进贡使团、闽人三十六姓以及来华琉球留学生等途径传入琉球,并在琉球国内广泛传播,对琉球社会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手工工艺、园林建筑、教育医学、民俗信仰、生产科技、饮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促进琉球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及社会文化体系,不仅对我国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广为传播到整个中华文化圈中之各个国家,其中包括古琉球王国.儒学的传播对于琉球教育事业的起步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进而影响到琉球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拟从儒学广被琉球之途径、琉球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琉球学校教育所受儒学之影响诸方面来探讨儒学与琉球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以求有益于对古代中华文化外传一般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东高里人.乾隆六年拔贡生,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后入国子监琉球官学任教习四年,写下<琉球入学见闻录>一书.该书记叙了琉球官生在国子监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7.
张智丹  魏克威 《天中学刊》2009,24(6):108-111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使其在处置琉球问题过程中过于重视美国的态度和反应:二战时为避免美国认为中国存在扩张企图而未在开罗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战后因在内战中急需美国的支持而未能就收回琉球对美展开有力的交涉.中美关系的不对等状况,便利了美国在战后绕开中国攫取处置琉球问题的主导权,以致中国对琉主权问题至40年代终期仍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明朝中后期,大量海外白银涌现在亚洲市场之中充当交易货币并随产品交换而流入中国,东亚白银货币圈初具规模。在此货币圈中,琉球凭借着长期以来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积极在东亚海域开展中介贸易,在促进东亚各国商品交换的同时,也参与到东亚白银贸易活动中,促进了海外白银流入中国。16世纪初期,琉球与菲律宾马尼拉建立了贸易联系,琉球商人不仅通过中国福州—棉兰老岛—马尼拉的航海路线将中国与东南亚特产带往与其交易,而且也顺势参与了美洲白银的贸易活动,成为马尼拉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重要载体;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日本官方命令琉球商人用日本白银前去中国购买生丝,从而拉开了琉球日本白银贸易的帷幕,从此琉球商人在日本白银流入中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琉球问题是一个并未了结的历史悬案。这个悬案关系着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关系着二战成果的维护问题,关系着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琉球问题搞清了,解决了,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也就不辨自明了。历史上的琉球问题首先是日本挑起的。通过对日本"阻贡"和"废藩置县"以及清政府据理抗争的史实的考察研究,论述了琉球问题形成历史悬案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思路看法。要在分清在琉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应该按国际法理公正合理地解决琉球问题。琉球问题作为国际历史悬案,应由联合国来解决。目前,中美正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考虑把琉球划为非军事区,支持琉球人民独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恢复琉球国,由琉球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嘉庆十三年(1808)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闽籍官员齐鲲受命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灏。在琉球期间,齐鲲不仅恪尽职守完成使命,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其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作风亦在琉球国上下获得一致好评。作为清朝首位出任册封琉球使臣的闽籍官员,齐鲲册封琉球之著述《续琉球国志略》、诗文集《东瀛百咏》在中琉关系历史中留下了丰富且生动的记载。本文试图就齐鲲册封琉球之经历及其相关著述、诗文等方面,对册封琉球使齐鲲及其往封著述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福建是通交琉球的门户,福州琉球馆在当时的中琉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利用中日有关史料,考察了琉球馆名称的由来,梳理了明清时期琉球馆的历史沿革,并从政治,经贸,文化诸方面再现中琉间,尤其是琉球与福州地方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唐太宗为统一经学而下诏组织修撰的.唐宋两代,它一直是士子传习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在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五经正义>的修撰、版本、内容、研究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世宗“即位诏”的颁布,不仅稳定了政局,而且成为“嘉靖新政”的政治纲领。但是长达六年的“大礼议”阻碍了杨廷和等人改革的进程,使武宗弊政革而复生。尽管如此,“即位诏”清醒地把握了嘉靖初期政治的关键,因而很多内容被其政敌——“议礼派”所继承。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殿试策问与时政关系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殿试策问"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衡才选士的价值,更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清代顺康雍三朝科举曾行之以策论,皇帝往往以制试诏阐述问策宗旨,问答之间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吏治、民生民食、风俗教化、河患与漕运等.殿试策问的流程反映了清代殿试策问制度的日臻完善,策问较之其他科考形式,更有利选拔真才实学与贴近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琉球王国在十五世纪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以此王国进入了繁盛的时代。邻国日本对此觊觎良久,其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向琉球渗透,最终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琉球置于控制范围之内。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曾先后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等要职,在其代皇权制作的12道翰林制诏与中书制诰中,不仅反映出唐王朝所具有的国际地位,且展现了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中及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即众国仰承的国际地位,睦邻是务的对外政策,慰问加官的交往礼数,捍卫权益的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敕命和诰命这种圣旨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献意义,对于研究文化、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圣旨还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书法的上好资料,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而那些与重要人物相关的敕命和诰命则尤其珍贵,可以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史实提供佐证,同时亦为进一步了解封赠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补充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