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应用,所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使学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知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将生活实践贯穿于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要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的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3.
朱菊莲 《文教资料》2013,(25):50-51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特殊时空区域,也是学生汲取养分、情感体验、学会做人的平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有把回归生活的理念科学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远离了社会和生活,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而实际上无论识字、阅读,还是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可以让小学生感觉更亲切,也利于他们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和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在洋溢。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和谐呢?  相似文献   

7.
刘丹 《承德师专学报》2011,31(1):108-109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新闻、广告、书信、流行歌曲、网络、招牌等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就是语文教学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关注课堂外。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活的教科书,对语文来说,时时能学,处处能学。只有通过课堂之外广阔的生活,广泛地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世间万物弄清楚了,处处皆是学问,将人情世故摸索透彻,处处皆是文章。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语文看生活,鼓励学生善用语文述生活,带领学生一起走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生活处处皆语文.所有的课文都源自于生活,这是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这样对于课文的思想和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并从中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的鲜活生命和强大活力,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掌握和领会课文的主旨.所谓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笔者将其定义为:生动的、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熟知的、简单的、非理论化的知识化课堂.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和谐高效课堂建构"理念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就是语文课堂的润滑剂.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带着"生活"走进了我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人生活的目的和实际结果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语文是人生活的结晶,学语文,用语文自然也是为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语文起源于劳动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学语文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样才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不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与生活相通。这样,才能使课文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从中受到感悟,才能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校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是语文。学校的各个角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的教育。而这些内容又深深地作用于学生心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班主任工作语文化,语文教学班主任化,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1.力争做到于语文教学于班级管理中,融班级管理于语文教学中。2.以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语文教学是追求真善美的典范。3.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为做好班级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只有结合生活教学,才能将语文教活,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学习方法也多种多样,可用作学习语文的资源也有很多。所以说处处有语文,语文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时时有新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底蕴深厚的社会生活,赋予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去开凿"生活"这眼活水,按照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读写听说的规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语文学习与生活海洋链接在一起,使他们不仅能用语文来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更能用语文来创造新的生活,成为一个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语文人".  相似文献   

17.
袁安安 《家教世界》2013,(8X):229-229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延伸到作文教学也应关注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汲取知识,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现在有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语文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联系生活来学习,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写作特点。而联系生活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20.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