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正>01人物简介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02人物生平青少年时期:1.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2.刘禹锡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3.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     
《学苑教育》2014,(1):F0002-F0002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 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刘禹锡于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5.
《学苑教育》2012,(22):96-96
(四)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生于浙江嘉兴,祖先为匈奴族,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其父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在嘉兴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岁来到京城长安,22岁与柳宗元一起同科进士及第,  相似文献   

6.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九岁入仕途。当时,唐王朝由盛转衰,国家政治腐败,宦官擅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政权陷入严重危机。刘禹锡参与了王叔文领导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为他的诗立意新颖,格调高昂,他又被大诗人白居易尊为“诗豪”。刘禹锡抱负远大,参加了王叔文集团以图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醉吟先生,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字梦得,祖籍洛阳,生长于徐州。少年立志苦学,一生博览群书。二十三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因实行进步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居边远地区达二十年之久。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相继担任连州(广东连县)、夔州(四川奉节)与和州(安徽和县)的刺史。晚年,官至检校(“检校”是加官的名称)尚书,兼太子宾客,在洛阳与白居易诗酒唱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有不少诗篇,如《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他写过一首题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深受当时名士、大诗人顾况的赏识。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卞孝萱先生与其子卞敏合著的《刘禹锡评传》(下称《评传》),是最近几年以来刘禹锡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是迄今为止刘禹锡研究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论著,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新成果之一。 刘禹锡(772~842)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政治革新家和著名的文学家。《评传》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共十章,二十九万多字。“前五章对刘禹锡的氏族、籍贯、出生地、家世、学习经过、科名、官职、交游等,重新考证”。“后五章对刘禹锡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名政治家、思想家、学家。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前后共23年,后又调任夔州、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刘被召进京,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白赠诗一首,刘以此诗作答。刘禹锡在诗中抒发了自己遭贬谪的愤懑心情,表现出坚持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14.
一、刘禹锡的少年时代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死于唐武亲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他是我国唐代以努力学习民歌著称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诗人;又是一位积极参加中唐“古文运动”,以隽永畅达的语言,宣传朴素唯物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想的杰出散文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谈到刘禹锡的籍贯,一般人都沿《旧唐书·刘禹锡传》之误,而称他为“彭城人”。  相似文献   

15.
一千多年来,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我国人民中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琵琶记》、《卖炭翁》等以及有些脸灸入口的诗句被人们广为传诵。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然而白居易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他从小颠沛流离,中年虽有过仕途顺畅飞黄腾达的时间,但时间很短,而无辜被贬却毁掉了他的后半生。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人(今陕西省渭南县)。他从小就很聪明,五、六岁时使学着做诗,八、九岁时就懂四六韵律,可见他具有超常的天赋。到十五、…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选用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和王维的《使至塞上》两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下面就和中学生朋友们谈谈在学习这两首诗歌时应该把握的一些要点。《观刈麦》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为最有名,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相似文献   

1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些我们熟悉的诗句,出自于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笔下。【白居易的生平介绍】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他生活在唐朝中期,他出生的时候,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去世都还不到十年。白居易自幼聪慧,5、6岁学习作诗,不久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他幼年时生活贫困,但立志苦学,以致“口舌成疮,手肘成胝(zhī,胳膊肘都磨出了老茧。)”。白居易29岁时,考中进士,开始步入政…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成进士,曾任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忠州刺史、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八四六年病死在洛阳,终年七十五岁。  相似文献   

20.
云霞白昼孤鹤,风雨深山卧龙。闭门追思故典,著述已足三分。——白居易《自述》此诗选自《唐诗画谱》。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为下邽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三年被任为左拾遗。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其文情切,其诗朴素真挚、平易近人。与无稹齐名,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在江州任上,曾在庐山香炉峰下东林寺旁筑草堂居住,后闲居洛阳履道里,修香山寺。归居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