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戏曲赏鉴》这门选修课程,将使现代大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本文针对中国古典戏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轻松的心情来品味中国古典戏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周彦 《华章》2009,(17)
豫剧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中的优秀一支,她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面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局面,豫剧艺术通过"梨园春"这个传媒平台得到了成功地宣传和弘扬,让这门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大放光彩.本文论述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梨园春"的成功经验发出深思,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不能远离大众.  相似文献   

3.
<正>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郭德华教授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近现代戏曲史研究"(项目批号:17BB036)。淮河流域戏曲音乐文化在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力求全面认识近现代淮河流域戏曲文化的演进过程,揭示近现代淮河流域戏曲发展历史的本质,使之成为区域性戏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区域性戏曲史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课题参考中国音乐史常用的"乐、律、谱、器、人"的分类研究方法,以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戏剧对传统戏曲营造戏剧情境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造,综合、发展并推广了前人的戏剧技巧,如化妆演说、对唱加对白等,其创作直接启示了中国近现代戏剧的文本操作,深刻影响了近现代戏剧走向。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8,(3):1-1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取向是义务本位的,与之相应,传统中国人也就更多地被定位在没有权利意识和权利地位的私民与臣民形象上。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随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振兴,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人之形象必须完成一次根本的转变:由传统的私民、臣民形象转向现代的公民形象。  相似文献   

6.
近代戏曲批评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进步思想和科学方法,而且以迥异于往昔的崭新视角观照、阐释中国传统戏曲;既对中国古代戏曲学的论述、著录进行了肯綮评价与充分总结,又对近现代戏曲学的启动、构建给予了积极思考与主动尝试;还自觉将中国传统戏曲置于亲身感受过的世界戏剧文化氛围,为现当代戏曲批评的发展壮大开辟了无与伦比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7.
谭月 《儿童音乐》2014,(8):60-62
正中华民族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算是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多元化的文化生活中,戏曲艺术已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何传承戏曲文化,激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成为音乐教育者的首要目标。2013年初我校有幸成为"湖南省戏曲进校园,小学生学戏曲"的试点学校之一。乘着推广普及传统戏曲的东风,我校以京剧、花鼓戏为主,让戏曲走进了课堂,唱响了校园。为了让戏曲顺利进入小学生课堂,我们首先向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他们对戏曲进课堂的看法。同时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和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部分。本文从戏曲现状出发,分析不景气之原因,结合自己实际的戏曲教育工作,对戏曲教育的创新提出有益的观点和见解,对戏曲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宝贵的财富。以数码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产生以来,传统戏曲借助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发展。新媒体产生后,国内戏曲理论研究者既看到它给传统戏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推进传统戏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戏曲文化传统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进程中,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齐名。齐如山的戏曲理论,弥补了王国维、吴梅剧论实践性不足的缺憾,进一步深化了对戏曲构成原理的认识,推动了近现代戏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呈衰微之势,遭遇备受冷落的尴尬境地,深受广大青年喜爱和追捧的流行歌曲与传统音乐具有天然的相通因素,传统民歌、戏曲完全可以借势于流行歌曲获得新的活力,从而得以扩大受众、多渠道传承;传统戏曲和民歌“艺术化”既可为高校音乐丰富教学和实践曲目,也能使一些地方戏曲民歌提升艺术品位。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发展中守望,持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助力传统音乐展现新的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举例说明戏歌、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阐述了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以及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5.
“哀江南”作为《桃花扇》余韵的收束之曲,其绵远幽清、情韵合一的特点,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语言审美的内在价值和转折意义,理解戏曲韵文中的抒情语言和中国传统诗性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对现代的汉语叙事和抒情功能表达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党中央为振兴京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给予高度重视,为支持开展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和全国已掀起一股“京剧热”。这必将促使中国正宗的京剧艺术继往开来地出现新的生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京剧是中国戏曲百花里的一株奇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上层建筑领域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价值。它的传统剧目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采,欣赏群众之广泛。人民喜闻视听之热烈,堪称举世无双!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尤其是正宗的京剧,集我国各种戏曲之大成。而且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悲剧的形式和内容,是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种因素决定的。由于古代戏曲作家、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观众审美取向和欣赏习惯对作家,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戏曲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对应关系,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呈现了十足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化观演现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戏曲文学研究的缺位,反映了主导的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局限。把现代戏曲文学纳入到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中来,对认识传统文学资源的价值、开拓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及艺术风格使得中国的陶瓷文化一直被视为足以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现代陶艺设计中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器物艺术风格并受到其深远影响,中国现代陶艺一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魅力与日俱增。在深厚的民族土壤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丰富的文化宝藏之一,后世发展而成的京剧亦是中国之国粹,中外研究学者对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剧作家的生平以及优秀的戏曲作品发表的文章甚多,但对戏曲艺人却从未有过专门的论述。从戏曲艺人入手,以之为辅助资料探究元杂剧,有助于我们在更细致的背景下了解元杂剧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