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而历史上许多教育惩罚的实例都说明了教育惩罚的积极意义:少年鲁迅因为上学迟到被老师惩罚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所在,于是在桌面刻了-个"早"字警示自己.  相似文献   

2.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惩罚不是体罚,我们可以让惩罚变得美丽。具体做法是:惩罚的前提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没有爱心的惩罚就是对学生的报复;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因材施罚;惩罚要及时,要有度;惩罚更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犯错的学生也是人,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要做好惩罚"善后"工作,及时与受惩罚学生进行心里沟通,反馈惩罚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领域,惩罚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我们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开始,就是犯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马卡连柯也认为:"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惩罚是普遍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王爱花 《学周刊C版》2014,(1):190-191
正所谓"惩戒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惩罚、警戒等手段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使之达到纠正改错的目的,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身体。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这充分说明教学中教师适当使用惩戒手段是应该的。一、"赏识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百人百性",一个班级里很多学生,教学中是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人的胃  相似文献   

5.
谢春丽  刘峰 《文教资料》2012,(2):101-102
教师应改正以前棍棒教育的错误做法,更加理性地对待惩罚,认识其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它。斯宾塞的"自然惩罚"原则为教师探寻合理科学的惩罚教育提供了一些启发:尊重自然惩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惩罚;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少发命令,而且命令一定要前后一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使用过"惩罚"这种教育方式,但惩罚完之后,是否每个人都反思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真正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还是宣泄自己当时的不良情绪?是否关注过受惩罚的学生的内心情况,是"口服"还是"心服"?教师自己在教育学生上有没有责任? 我们都知道,惩罚学生的目的是让受惩罚的学生引以为戒,留下深刻的记忆,以控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对有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惩罚又有强制作用;惩罚的手段对于未受惩罚的其他学生又有警戒和防止发生错误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多少能从受惩罚者身上,认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教育手段也应灵活多样,在今天追求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教育也离不开"惩罚"。正确的、适当的"惩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惩罚是为了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惩罚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惩罚是负强化,是一种消极的激励因素。 惩罚得当,可以使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惩罚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削弱甚至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和掌握惩罚的心理学原则,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场域中存在着惩罚与欺辱现象,前者是必要的,后者则应当杜绝。教育惩罚与欺辱行为的区别是:在行为目的上,教育惩罚具有鲜明的目的指向,体现为规训教化,旨在防止违规行为的再次出现;在价值属性上,教育惩罚意味着对违规学生施以"有意义的痛苦",而非仅仅是"有用的痛苦";从实施过程看,教育惩罚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惩罚行为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合理合法的,惩罚过程同时伴随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从发生机制看,教育惩罚行为应当符合学校的正当程序,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0.
惩罚的艺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要说明的是,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现在要是和老师谈惩罚学生问题,马上会让老师紧张,仿佛惩罚与教育已经水火不容了。在很多人看来,惩罚似乎总是和变相体罚挂钩。那么,教育的词典里还应该保留"惩罚"么?  相似文献   

12.
惩罚和赏识一样,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合理的惩罚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错误,便于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马卡连科就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当然,这里不是一味地提倡惩罚教育,而是认为单纯地割裂文化传承,从一  相似文献   

13.
别样的惩罚     
教育离不开惩罚,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但惩罚是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则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创新的艺术,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定能给教育增添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惩罚不是万能的,但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我们不能只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者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迁善.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罚?有的人认为应该,有的人认为不应该.真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我看来,如果说学校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话,那么,实施惩罚就务必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其实,惩罚的手段使用得好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请看下面三个"惩罚"事例.  相似文献   

16.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目前,社会、家庭、学校中不少人谈罚色变,甚至有些人把"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影响了教育者对惩罚这一必要的教育手段的使用,阻碍了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杨锋 《考试周刊》2015,(47):177-178
<正>目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只要提到"惩罚"二字,相当多的人犹如"谈虎"而"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就连"惩罚"这个词都很少提到,以致很多知名人士和各种刊物杂志上都用"惩戒"这个词代替"惩罚",唯恐自己与此相关,落个"无情、冷酷"的名声。这种现象着实令人费解。古人早就告诫我们"玉不琢,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今人提醒我们"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惩罚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人民教育》2004年第22期的《惩罚,至少是没有境界的教育》(下简称《惩》文),深为李令清老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所感动。然而,我以为文中有些说法值得商榷。《惩》文中说,魏巍的例子和麦克劳德的例子并不是惩罚,因为这两个例子“表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爱、宽容、期待”。我不禁要问,难道惩罚就没有“爱、宽容、期待”吗?倘若不爱了,我们还惩罚干吗?倘若不宽容了,我们干脆一棒子打死得了。倘若没有期待,我们何不放任自流,哄着学生过日子?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  相似文献   

20.
正确面对惩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惩罚教育就容易使人联想到“辱骂、体罚、虐待”等粗暴手段,其实这是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人身的伤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的前提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过失性行为的补偿而受到教育。如果说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行为的话,那么,惩罚教育对于抑制和规范人的消极行为则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两种教育方法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一、惩罚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