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下创业素养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探寻"互联网+"给大学生创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还可以为高校、政府制定"互联网+"创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进程.论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从"互联网+"视角构建新创业素养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借助网络调查方法搜集数据,最后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Logit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显示,一是当前大学生的各项"互联网+"创业素养不高,影响创业意愿的形成;二是各项"互联网+"创业素养对创业意愿的形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影响;三是跨界素养对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成功创业模式与路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对2012-2015年期间入选《福布斯》中文版"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从事"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成长经历和创业案例进行质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大学生"互联网+"成功创业模式主要有:"互联网+"销售、教育、游戏、广告、医疗、企业管理、金融和生活服务;②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存在典型的成功路径;③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以下内容:创业意识、计算机和网络技能、融资能力、坚毅的人格特质、法律知识、团队建设能力和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6):147-150
为了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对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认知、教学方法和指导服务等.而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路径有:课堂学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和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在简单分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质量等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基础上,提出发挥政府的"互联网+"引导作用,开展丰富的"互联网+"教育活动以及注重与企业的"互联网+"教育合作等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相关方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互联网+"时代背景大学创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提供增值服务从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探讨"互联网+"概念和内涵分析,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瓶颈和困境,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模式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启发和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创业的队伍中.互联网创业对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外部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中存在的筹资融资难、缺乏专业性团队、经验不足和学业、创业关系难处理等问题,从创业筹资、创业团队组建、创业经验提升和创业生态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渐趋繁荣之势,如何利用新时代的网络资源,抓住创业的时代契机,将成为每一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契机,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中,互联网资源不仅提供了创业渠道,还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供了指导和培训,网络资源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平台,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日益繁荣,给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许多重要机会,怎样掌握"互联网+"的机遇变成了目前社会必须面临的难题。文章就"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出了剖析和整理,依照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就更加深入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培训中,为了更加准确定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科学合理的"互联网+"优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的积极因素,优化大学生创业五类模式,解决大学生创业瓶颈,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梳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出以创业大学生、创业支持者及其所处的创业环境共同构成的协同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最后分别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方面提出加快构建协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作为一个介于人才和市场的中间人,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和发展下,创新和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因而也会形成基于大学生视角下的新型的结合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创业形式和战略.鉴于此,本文论述了网络新媒体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来讨论当前网络新媒体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校通过多方面渠道、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用网络新媒体设立专项网站,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等措施,希望通以此来解决当前网络新媒体对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成为创业的主要形式,网络创业成为当前的创业热潮。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了解其对网络创业的认知状况及网络创业的水平,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展开分析,浅析关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比赛带给高职学生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以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能够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点,而在"互联网+"理念下,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定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融合,实现技术与效率、文化与知识的更新,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引导下,实现"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理...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并将目标投向互联网平台创业,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分析目前社会环境、创业培训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现状,总结"互联网+"背景下创业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并给出合理对策,提出要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最后提出融合"互联网+"思维,打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陈君 《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更要实施好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等计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释放双创活力,努力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为就业之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文章将重点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的发展路径,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使得创新创业的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互联网+"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某些传统行业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衰退甚至消失,大批新创立的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所以,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群体都需要共同努力,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以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创新也成为了现创段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制高点。作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当前大学生要怎么样才能够培养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就成为了当前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文中对于"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地论述,并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瓶颈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