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楠杨 《家长》2012,(7):27-28
我正在上班,儿子的班主任来电话说,儿子下午没去上课,也没请假,班干部说儿子可能在网吧。班主任找遍了学校附近的网吧,终于找到了儿子,她让我来一趟学校,跟我说说儿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儿子今年12周岁,玩网络游戏已经成瘾,经常是一放学就跑到网吧打游戏。零花钱花完了,他就给网吧老板打欠条,半年时间竟欠下上网费3500元。当网吧老板拿着一叠欠条要我为儿子付账时,我才知道儿子半年来的所作所为。当时,我气坏了,打了儿子一顿,还把网吧老板骂了回去(骂网吧老板是因为我知道他让我儿子进网吧是违法的)。请问,既然网吧老板随意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我是否可以拒付这笔昂贵的上网费?读者阮姿茵阮姿茵同志:你确实可以拒付这笔昂贵的上网费。首先,你儿子才12周岁,网吧老板应当能够看出他是未成年人。既然知道他…  相似文献   

3.
网吧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网吧是普及网络知识的主要场所,正在形成当今的网络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禁止开设网吧,对青少年来说网吧就是深渊、魔窟。但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的指责迷恋网吧的孩子们,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们自觉杜绝“电子海路因”,光堵盈利性社会网吧是不行的,更应该在疏导上下功夫,开放中小学校“绿色网吧”。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份泣血的遗书。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玩电游欠下网吧31元钱债务,面对网吧老板的苦苦相逼,自感穷途末路的孩子写下遗书,然后服毒自杀。这是一桩奇特的官司。儿子如花的生命险遭夭折,其父母携子将网吧老板推上法庭,由此引发了我国学生状告网吧“第一案”。这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它向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学生沉迷网吧,谁来解救?  相似文献   

5.
栏目焦点 网吧现象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之一。有人疾呼:网吧对青少年成长有害,弊大于利,应尽快采取防范措施;有人认为:网吧发展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利大于弊……许多人因此感到疑惑:网吧究竟是时尚潮流,还是“洪水猛兽”?是引领青少年成长的“天使”,还是将他们带入歧途的“恶魔”?网吧现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冲击与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中学生的见解——一、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吧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上纷纷涌现。网吧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可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2002年北京“蓝极速”…  相似文献   

6.
我儿子今年12周岁,上网已经成瘾,经常是一放学就跑到网吧上网打游戏,没有钱就签单,半年时间竟欠下上网费3500元.当网吧老板拿着一叠欠条要我为儿子支付这笔钱时,我才知道儿子半年来的所作所为.当时,我气坏了,打了儿子一顿,还把网吧老板骂了回去.骂他的原因是我知道他让我儿子进网吧是违法的.既然网吧老板随意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我就可以不支付这笔昂贵的上网费用.请问,我这样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7.
教网吧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网吧是普及网络知识的主要场所,正在形成当今的网络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禁止开设网吧,对青少年来说网吧就是深渊、魔窟。但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的指责迷恋网吧的孩子们,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们自觉杜绝“电子海路因”,光堵盈利性社会网吧是不行的,更应该在疏导上下功夫,开放中小学校“绿色网吧”。开办“绿色网吧”的方法(一)选用25台计算机以上的标准化微机教室,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进行升级或维护,以提高整体性能,室内悬挂绿色网吧管理制度,对机房…  相似文献   

8.
小记者张馨元报道学校今天大发慈悲,把我们这些“笼中之鸟”放出去“透气”。被困了一周的学生“重见天日”,兴奋得不顾一切地奔向“外面的世界”——网吧。只有少数网吧,老板一见我们是小毛孩,二话不说就把我们轰出去,可是更多的网吧却是来者不拒。捏着手中的钱包,在黑得让人心里直发毛的小巷里七拐八拐,一巨幅海报赫然入目:“××网吧,空气清新,设备齐全,是你冲浪的好地方!”下一幅标语则是:“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可一撩开帘子,眼前的景象差点使我吐出血来——里面的未成年人居然占绝大多数!看模样不是初中生就是小学生。我在心里直感叹:…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庞大的信息量使其他媒体都相形见绌。通过网络,我们实现了远程教育,坐在家中就能轻松学习;通过网络,我们快速且自由地与朋友沟通、交流;通过网络,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通过网络,我们尽情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成功的快感……但是,当我们愈来愈依赖网络的时候,各大报刊上却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退学学生八成有网瘾”、“母亲网吧跪求儿子继续上学”、“花季少年为求上网企图掐死亲生母亲”等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标题,让人心惊胆寒!“网瘾”正肆无忌惮地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的网吧,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和服务方面,还体现在是否有“前卫”的网吧名字。比如一个令人捧腹或者一个令人玩味的网吧名字就能让网友记住。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南昌4月22日电,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高三学生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这位名叫余斌的17岁学生是南昌市豫章中学高三(4)班学生。就在其他同学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接高考的情况下,余斌却每天背着书包在网吧“上学”。由于兴奋过度,4月17日,余斌在30号机位上玩网络游戏《传奇》过程中猝死。据事发当时坐在余斌旁边的名叫熊凯的年轻人说,17日下午5点30分,他来到“辉荣网吧”,看见面熟的余斌坐在30号机子上玩游戏。几分钟后,他听到“砰”的一声,接着看见余斌往后倒在椅子上,两手不停地抖动,口喘粗气。余斌旋即被送往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检查后,余斌被宣布为“临床死亡”。17岁的儿子死在网吧,余斌的家长悲痛万分。事发三天后,记者在余斌的家里见到了他的父母。余斌的母亲满眼通红地瘫坐在椅子里,她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网吧害死了我的儿子,游戏害死了我的儿子!”据余斌的父母介绍,儿子身体相当强壮,1米75的个头,体重90公斤,从小到大都没有住过院。在死前的一个星期余斌说胸口痛,去医院住了4天,但是没有查出任何病症。  相似文献   

12.
13岁的中学生王强酷爱网络游戏,为了获得足够的上网资费,他竟然想出了“绑架”自己勒索父母的“高招”。12月6日中午,王某在家里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你的儿子被绑架了,如果想要儿子,下午送4万元到某网吧放到厕所内。王某一听吓坏了,儿子自从5日离开家再没回来过,于是哭着哀求:“千万别伤害我儿子。”但对方不耐烦地让她尽快送钱来。王某说:“我手里哪有那么多的钱,你怎么也得给我一天时间去借钱啊。”对方说明天再打电话便挂了。王某立即给丈夫贾某打电话,两人商量后立即到当地公安局报了案。12月7日,王某和贾某守在电话旁焦急地等…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们班开设了几个“心灵网吧”,每个小组一个。你可别误解,我们这个“心灵网吧”并不是一个网站,而是一本本精致的小本子,每个作文小组一个,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心灵网吧”上写想说的  相似文献   

15.
电子游戏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网吧就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了,孩子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冲进了网吧,全身心地“泡”在了里面,,而他们所做的,除了游戏还是游戏,网吧,无疑又成了游戏机厅的新一代的翻版,家长们对此类现象深表不安。住在武汉市某小区的李先生说,他的儿子今年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三远离”了吗?有些人不知道“三远离”是什么,“三远离”是:远离网吧、远离乱花钱、远离不良嗜好。新世纪的小学生要想成为新时代的文明小公民,就要“三远离”。“三远离”里要远离的地方,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先说说危害吧。去网吧玩儿的危害有:耽误学习、影响健康,使人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许多学生为了去网吧玩儿,就向父母要钱,没钱就偷、抢,慢慢地走向犯罪。想要远离网吧,就要尽量不谈网吧,路过时不看网吧,不进入网吧。再说说乱花钱的危害吧,乱花钱会造成浪费,是我们对父母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我们身边的同学乱买…  相似文献   

17.
儿子平时说话有些口吃,回答老师问题时,口吃的毛病就更重。为此,小朋友们总是取笑儿子,这让儿子很自卑,也让我们家长很烦心。那一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儿子的班级组织小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在假期安全、健康上网,各地学校纷纷开设“绿色网吧”。然而今年暑假,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采访了解到,孩子们对学校开设的“绿色网吧”兴趣索然,而城市大街小巷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性网吧却使孩子们“扎堆儿”。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9.
林鸿杰 《师道》2006,(10):41-41
据报载,一位正在上中学的儿子要去网吧玩游戏.因为父亲追上去责骂他,儿子便当街连连出拳殴打父亲。还边打边叫:“你骂一句,我打一拳。”这种对父母不孝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少见。例如:有的孩子在家里颐指气使.横行霸道;有的仅仅因为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有的因不满父母阻止自己早恋就置父母于死地……这些触目惊心而且频频发生的事例让许多曾经为子女付出过千辛万苦的父母感到震惊、尴尬和寒心.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20.
失踪2001年2月19日中午,成都某职业中学高一学生余非(化名)在学校上了半天课后,悄然失踪。最初两天,父母很恼怒,以为儿子又在哪个网吧泡着。好,看回来怎么收拾你!也难怪父母这么想,他们俩都是生意人,家境比较富裕,虽然只有余非这一个独生儿子,却对他一直管教极严。只是“棍棒底下出好人”的做法似乎并未奏效。随着年龄的增长,余非越来越叫他们失望:沉溺网吧、旷课逃学、贪图享受、给女同学写情书……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问题学生”的所有问题。过了几天,儿子还不见动静,夫妻俩一天给儿子打几遍传呼,也不见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