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市以及城市群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延伸可以视为在梯度力的作用下城市发展要素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展过程,区域之间的浓度差距即梯度力由大到小的递变过程就是城市的中心性影响强度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个方向就是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扩展过程可以分解为城市扩展要素水平流、密度流和垂直流三个层面。殊三角与沪宁杭城市群的圈层方式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城市梯级发展的证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多个等级不同的城市在城市梯级发展规则下逐渐向外围扩展形成的。沪宁杭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包括苏锡常、杭嘉湖、甬绍地区和宁镇扬等4个城市集聚带沿长江发展轴构成了中国最大城市群区域,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了城市梯级发展规则。  相似文献   

2.
以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概况、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的不协调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兰西城市群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建设城市群过程中,为保障城市群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发展极",发挥其带动辐射优势,需要抓住机遇,通过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构建有效的省际行政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来构建兰西城市群发展的支撑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概况、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对兰州西宁城市群的不协调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兰西城市群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建设城市群过程中,为保障城市群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发展极",发挥其带动辐射优势,需要抓住机遇,通过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构建有效的省际行政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来构建兰西城市群发展的支撑路径.  相似文献   

4.
要发挥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考虑中原城市群的集合效应。研究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问题,有利于集成中原城市群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的集合效应。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现状及共享中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实现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区域发展道路选择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内外条件,描述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四个阶段.由此得出,产业发展的驱动、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区域发展的需要及其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是中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指出了在中原城市群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剖析区域内城市群旅游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演变,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以及重心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从入境旅游客流量和入境旅游收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入境旅游以集中分布为主。入境旅游客流量与收入重心转移呈"东南-西北"走向,反映出区域入境旅游由集中向扩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都市圈为核心的湾区城市群通过辐射效应、集聚效应等对新型城镇化构建有着较大的塑造作用.基于分工对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及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典型事实,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功能分工的作用机理,进而剖析了基于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效应,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的构建对重庆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庆市应从产品市场需求潜力、相关产业链及配套体系、科技与人力资源、项目运作等方面着手,将重庆城市群具有竞争优势又具比较优势的行业及其所分布的区域,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支柱产业,作为产业集群培植的重点.为此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3+5"城市群综合实力在湖南省域范围内处于绝对优势,肩负着启动湖南发展的重任。然而,"3+5"城市群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中心城市竞争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唯有对症下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为推动力,提升竞争力、改善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才能使"3+5"城市群真正成为撬动湖南崛起的杠杆。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型城镇化基础增强,非农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城镇化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城镇环境质量提高,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但是,城镇化未能与工业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协同;城镇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对称;第二、三次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呈现扩大趋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增强城市的异质性,加快城市圈建设,努力形成新城镇集群;积极扶持壮大县城,着力建设重点小城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都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集群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计算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大政策落实,发展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加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或机构,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种新趋势。国外产业集群的三大趋势是:产业链条化、企业生态化和经营全球化。我国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浙沿海一带,并以非公有为主力军。多种原因导致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限性;统筹规划,搞好特色产业,推进区域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是解决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呈现较大差异性,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综合比较分析和聚类划分,并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并从产业结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第一等级的"增长极"的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培育第二等级的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形态和谐化发展;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实行第三等级区域重点引导。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群内政府间联合采购的风险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内政府间联合采购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群逐步形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采购模式。这种政府采购模式客观上存在着管理风险、质量风险等风险,面对风险,政府应建立地方政府间联合采购风险分担与防范制度、设置联合采购协调工作小组、完善信息管理以及加强在招投标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等渠道影响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并通过比较优势和集聚效应导致不同的一体化模式产生不同的经济增长收敛结果.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收敛的机制分析,认为发展构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多地寻求与高收入国家间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18.
区域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大城市群的作用日益显现,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应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可通过区域城市化道路来实现城市化总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圈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出发,总结了三大城市圈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经验,以期对武汉城市圈高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全球城市集群化浪潮下其他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必须充分运用其在政府营销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机遇,克服自身的劣势和面临的威胁,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政府营销策略,来指导政府营销活动,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