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版的中师《语基》二册语法部分引用的两个例句是病句。 一、第六十五页讲动词短语作主语时,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句。 横跨汾河是一座十八个桥墩的迎泽桥……(吴伯萧《难老泉》) 课本把动词短语“横跨汾河”看作主语,把“是一座十八个桥墩  相似文献   

2.
辞书的编撰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本文列举了《简明古汉语字典》所引《淮南子》例句引用有误者8例,例句省略过多者5例,同一例句引用不一致者2例,误用通假者1例,例句中繁、简字混用者1例。指出其瑕疵,以期对《简明古汉语字典》的修订能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的著名高僧.他的思想理论对以后的中国佛教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从慧远的佛学思想来看,他接受了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说,特别是其中"一切法实有"的思想,因而认为法性是法真性,是不变的实体.这与"缘起性空"的般若学说是不一致的,所以受到鸠摩罗什的批评.另一点是慧远十分欣赏犊子部一系《三法度论》所说的"有我"思想,以为"我"(慧远称之为"神")是一种超乎精神与形体之上的东西,并因此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中,以形尽神不灭的议论来反对当时的神灭之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两岸民间正在合编的《中华大辞典》应当独辟蹊径,编出自己的特色来。文章从内容特色、体例特色和开放式网络化动态编纂等方面对《中华大辞典》的编纂进行了深入的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中华大辞典》应辟设借鉴引用功能,以古今中外著作中"足资借鉴、堪为引用"的句段为例句,使之具有音义诠释和借鉴引用双重功能,具有其他辞书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中华辞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个情形。一、点化引用前人诗句点化引用不同于直接引用,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点化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中的"毅魄",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读《全唐诗》,边读边录,积累了不少材料。在教学之余,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发现唐代诗人的诗歌,其词句、句意、句式相同或相似者不少。同一时代的作家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或所谓彼此相偷(诗有三偷之说)者,即自居易所说:“每被老元偷格律”之类,或后辈祖述前辈,而加以增损或创新者,真是琳琅满目,竞放异彩。根据内容,归纳几个标题,列举一些例句,撮其要,述其旨。  相似文献   

7.
还应该是动词的意动用法华北油田一中李义人教社96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11页在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时举了两个例句:①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②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之:把这样事当作羞耻。)可是这两个例句在人教社...  相似文献   

8.
仿句,就是依照已有句子造出新的句子来。其要领就在于:要仿出"理"与"情"。仿句要仿出"理"。一是句式结构要同"理"。仿句时,要找出例句句式结构的"理",将最能体现例句结构的关键词列出,或者列出例句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例句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进行仿句的句式结构谋划,思考仿句句式结构的"理",列出仿句的关键词,或者也列出仿句的结构示意图,与例句进行比照,在确定与例句同"理"后,再进行仿句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辞源》"恨恨"条的释义有缺,所引用的例句与所释义不符。"恨恨"常用义应有4个:1.无比遗憾;2.无限眷恋;3.郁闷,4.怨恨不已。  相似文献   

10.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神来"理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之”字是《百喻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百喻经》语言更加的紧凑,表达性更强,使得每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完整的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本文拟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等用法的考察,并结合《百喻经》中“之”字的用法,揭示不同的“之”在句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书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3.
佛典翻译文学和民间文学都具有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佛典翻译文学虽然不能全部作为民间文学看待,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用民间文学材料附会加工而成的,如“佛传”、“佛本生故事”和“譬喻故事”中的许多作品,可看作柒上宗教色彩的民间文学。佛典翻译文学与民间文学互相渗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过去对于"把"字句语法意义的几种解释都没有把握这种句式意义的基本特质。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要求是表明行动的主动性,并因为叙述视点不同形成了外向和内向两种语义传递模式,由此演化出一些具体的句义类别。"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基本语义、语义传递模式和具体句义类别构成的层次性系统。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赵朴初先生与季羡林先生连袂发起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巨大美术出版工程。赵朴初先生为《佛教画藏》写了总序言。这是一篇义理深邃、内容丰富的重要文章,它深入浅出地论述佛教义理与佛教艺术的辩证关系,提出许多精到的见解,是佛教文化研究的纲领性、指南性文献。文章对《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试作解读,同时结合佛教研究、特别是新疆佛教艺术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作辨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析“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教哲学中的“空”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发掘。佛教哲学对“空”的看法有6种,即:本体论的“空”、语义学的“空”、无自性的“空”、临死体验的“空”、“他空见”的“空”和自性不空的“空”。  相似文献   

17.
"茶话"是佛教丛林创造的专有名词,是禅师们丛林禅修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禅林茶事活动的茶话,从形式上为禅师提供了参禅悟道的契机和平台,通过茶饮与禅悟的互动以达至"禅茶一味"之思想精神的和静怡真。世俗文人的参与,更使其成为一种赏心怡情的雅事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中一个独具特色而又自成体系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皎然一生深受如来清净禅的影响。皎然诗的诗味在于指向诗歌内在的禅意的悠远的心境,从而在整体风格意境上表现出清悠的特点。受如来清净禅影响,皎然为中国诗史创造了一个新的意象,即表达禅意的悠远的心境的月,这一新的月意象的出现在视境和心境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月意象所隐含的"感物(事)"模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于诸数理最重“归一”,而“一”以贯之。其“归一”之旨表现为两个层次,即“三教归一”归于佛,尤归于“一藏之数”;“万法……归一”归于“一心”。其意在表明世人学佛,“卷尽五千四十八”,其要在归于“一心”。而“一心”之境非他,乃石猴本为“心猿(源)”而“法名叫做孙悟空”是也。因此,“悟空”才是全书“归一”之本旨,而诚如黄周星评曰:“《西游记》一成佛之书也”。  相似文献   

20.
论太拢"句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提出翻译要以句为“本位”的是林语堂。本文分析了“句本位”提出的目的和依据 ,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句本位”在翻译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对“篇本位”和“段本位”翻译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