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时下,以“绿色”为名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例如:绿色奥运、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学校等。笔者对当前各中小学争创“绿色学校”的活动十分赞赏。绿色学校应当有绿色教育。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十分推崇“绿色教育”。他认为:“绿色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科学人文修养,使学生的科学修养与人文修养相互交融、和谐发展。科学人文,相融则绿。科学求真,人文求善。  相似文献   

2.
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科学求真 ,是立世之基 ,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有其作用 ,又是一个整体。人文求善 ,是为人之本 ,是民族存亡之根。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各有其作用。而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 ,互通互动 ,相异互补 ,两者交融则生“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与和谐的同外界的关系 ,以造就既富有高洁的人性 ,特别是能爱国 ,又富有非凡的灵性 ,尤其是会创新 ,从而能为人民服务的青少年一代  相似文献   

3.
潘秀芹 《山东教育》2012,(Z3):62-63
绿色,生命的颜色。中科院院士杨淑子曾以"科学人文,交融生‘绿’"诠释绿色教育就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携手并进。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区域活动是主题教育强有力的阵地。近年来,我县幼儿园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研讨、展评等方式将区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  相似文献   

4.
我校的“绿色德育”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而形成一体的德育。它不是一个局限于环保范畴的概念,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德育;追求的是生态和谐的德育;体现的是环境育人的隐形教育;注重的是基于民主的尊重的教育;强调的是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崇尚的是健康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文教育;让校园充满生机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让活动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教育。为了班级里开展的以立人为中心,体现生态和谐、环境育人、健康民主、无污染的绿色德育,我和学生开展了“育兰花,品兰…  相似文献   

5.
所谓绿色教育,即对人的大脑的正确开发、保护与利用。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 所谓绿色管理,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物质资源利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中心任务是育人。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其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未来作战水平。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结合军队院校的具体情况,论述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必要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绿色是一股“种子的力量”,蕴含着无限自由发展的空间。绿,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教育家、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充满蓬勃生机的绿色课堂,自然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创设和谐的绿色课堂氛围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作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主题发言时,鲜明地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我们请长期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的高均老师撰写了这组《绿色家教ABC》文章。作者针对年轻父母教育子女的认识误区,从科学和人性的视角,从如何认知孩子,如何认知父母,如何认知教育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本刊从这期开始连载,希望您喜欢。  相似文献   

9.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借用“绿色素质”一词,从大学生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的教育需要出发,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在“绿色教育”理念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供高校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省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扮演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的高低。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与“两课”同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人文教育起基础性作用,“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这为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两课”教学中、加强“第二课堂”的人文氛囤、开设人文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中应当注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挖掘数学中蕴含的辩证观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通过挖掘数学中蕴藏的“美”的,以及通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素质,通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论争,都关涉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问题,即人学视域的问题。人学揭示出人的存在的一般特征为:人是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社会文化的存在,是自主超越性的存在、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存在,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性的存在,是具体的、个体的存在。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出强烈的人学追求,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在人学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基于知识选择的课程与生活的整合,立足本土与传统的课程与文化的整合,关注实践的课程与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倪娟  沈健 《学科教育》2009,(4):36-46
理科教育的人文化历程可以揭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之应有要义。在理科教育变革的政策文件与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非指以文科的方式进行理科教育。通过比较中西方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传统及其影响下的不同现实,可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指出适合的人文路径。我国的教育传统与现实决定了理科教育应当肩负科学的人文使命,但此处的人文当是科学精神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在理科教育中强调对科学本质及科学探究的理解、提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重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PS)等,都是理科教育人文化的具体的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市场经济的后续发展,高等教育受其冲击在所难免。一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短腿的矛盾日益凸显。人文素质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同时影响着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注重实效,深入开展校史、校情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学对真理性、理性、主体性的不懈追求和持久关注,显示了对于人的一种人文关怀.数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其理性求知、一种文化、数学思维品质’、普遍的思想方法和语言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上,数学作为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纽带,在消除两种文化之间对峙、促进其融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数学的人文精神为基础,数学教育的人文目标是:树立数学教育人文目标的新理念,消除对峙以促进融合,实现数学教育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目标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与整合,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部。以目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形而言,素质教育的重点,便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与贯彻。通过文献及案例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目标及其载体创新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达致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大功能目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了结构设计,概括列举了通识类载体、传播类载体和实践类载体等三类载体的具体创新形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理念设计及其依托"五全"育人、人文讲堂、竞技赛场、户外素质拓展基地、节庆习俗体系、精品社团活动等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开展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