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发挥各类动力的根源是人的自身需要。学生作文也不应该例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说",就是指有表达的欲望、要求。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写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就要激发学生产生"想说"的动力需要。  相似文献   

2.
郑道林 《学子》2013,(8):21
"语文没意思。""语文课没味道。"学生如是说,教师亦如是说。因此,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一理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市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他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很多人上课的形式从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有了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然而,要想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注意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7):119-120
思政课要受学生欢迎,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要有"味道"。思政课应该具有"政治味""政策味""德育味""趣味""生活味""哲学味""情感味""文化韵味""艺术味"等味道。  相似文献   

5.
学生有问题才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是为问题而问题,而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学生不会才体现教师的价值,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活动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此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释放  相似文献   

8.
李立平 《成才之路》2013,(26):85-85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建设者。所以这场教改的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设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乐学,是新课改的实质。鲁迅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把学习融于游戏之中,学生才会乐学。"乐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减负"的需要,更是解决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需要。它构建的是  相似文献   

10.
唐跃 《教师》2013,(24):125-125
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梯子""渡船";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灵魂的工程师。韩愈在《师说》里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根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陶行知强调:"先生不应该去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去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1.
"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生本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袁雯 《成才之路》2014,(13):48-4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13.
习作难,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事.要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爱上习作,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基础,教学中,尝试"在生活中丰富积累""在展示中品味成功""在实践中师生共写"等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唐敏 《学子》2014,(11)
正古往今来,教育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怪圈,学生各方面的行为都被老师告知,应该怎么做,这个词语应该怎么造才是正确答案,那个句子应该怎么读才是标准语音。如此的"教师中心"应该喊停。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有教育家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必须从单纯的英语教学知识授教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时事报告(职教版)》创刊致辞中指出:"中职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还应该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和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形势与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孙飞 《生活教育》2011,(12):34-35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句话对写作教学的革新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陶行知先生强调"做"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强调练笔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李超男 《小学生》2013,(8):19-19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打好自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陶行之先生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此话告诫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点或超出常人的智慧,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更要积极引导,用心培养,否则,哪怕他们身上真的有爱迪生、爱因斯坦一样的潜质,也不可能发挥出来。因此,"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也就成了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和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要引导他们不单是"学会",并且"会学"。这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的教,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学生"是",还是"不是","要这样"或"不要这样"。学相声讲究的是"学""说""斗""唱",而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在"趣""说""写""作""问"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