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巢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地主,官僚、寺院大规模兼并土地。懿宗在位期间,政治异常腐败。公元873年,懿宗死,宦官拥立僖宗即位,当年关东大旱,接着又闹大水,“所在皆饥”,而官府督赋急迫,人民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被迫走上了武装反扰的道路。公元874年,王仙芝聚众数千人在长垣(河南长垣)起义,用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的名义发布文告,指斥唐朝。翌年夏,攻占濮、曹二州(今山东濮县和曹县),黄巢聚众响应,与王仙芝共同立誓“横行天下”。黄巢,曹州冤句人,年轻时科举失意,曾贩运私盐,广泛接触过社会下层,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富于组织领导才能。他参加起义之后,“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起义队伍迅速扩大,“数月间,有众数万”。起义的发展震动了洛阳,唐王朝立即采取镇压和诱降的两手对付起义队伍。王仙芝在起义前期立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封建专制王朝的黑暗腐朽,内有农民大起义的尖锐阶级矛盾,外有强敌入侵的激烈民族矛盾。但是,明末则是呈直线形、一泻千里地走向毁灭;清末则是呈波浪式地走向毁灭,其间还出现过短期“中兴”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明末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中枢神经,清末则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中枢神经;明末宦官专权乱国达到顶峰,清末则能及时地消除这个乱政;明末“党争”激烈,摧毁了自己的统治基础;清末启用湘军,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清朝既未亡于农民大起义,也未亡于外敌入侵,而是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3.
宦官擅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在二十四史中就有不少宦官把持朝政、为害天下的记载。他们的得势,总是与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相伴随。赵高指鹿为马,连皇帝也莫敢置辩。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更迭专政,弄得政治腐败昏暗,终于酿成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唐朝中叶以  相似文献   

4.
宦官作为皇权附庸的"变态群体",对历史的影响几乎乏善可陈,他们恃恩擅权,影响政府运行。然而,在专制集权进一步发展的宋代,却没有出现严重宦官乱政现象,究其原因,宋代"共治天下"的治国之策对宦官干政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从"共治天下"这个角度探索南宋官僚群体对宦官干政的抑制情况,利于了解宋代"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及官僚群体主体地位的显现,把握政治运行的转变和治理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施米特”效应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便是我国妇孺皆知的陈涉起义.有趣的是,起义首领陈涉并非开始就打出“陈王”大旗以号令天下,而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为什么要这样作呢?以今天的观点来说,陈涉虽没有心理学博士之名,但他却深谙世人崇拜名人相信名人听从名人的心理.他所诈称的“公子扶  相似文献   

6.
“天下”,在今天指全世界,在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指全中国。《过秦论》中的“天下”,与“宇内”、“四海”、“八荒”同义避复,指的是后者,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有论者谓,《过秦论》“天下”一词凡十一处,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一处指“全中国”外,其余诸如秦孝公有“席卷天下”之意,山东诸侯“以致天下之士”、秦始皇“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及陈涉起义“天下云合  相似文献   

7.
曹操(公元一五五年——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人物。 东汉末期,由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儒家路线,大地主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他们拼命鼓吹“名节”,结党营私,在社会上形成许多分裂割据的山头;大搞“亲亲”,山外戚宦官轮流专权,造成了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权,豪强势力混战不休,人民惨遭蹂躏,真是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压迫越深,反抗越烈。公元一八四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爆发过多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是,他们英勇奋战的结局不可避免的都失败了。史学界曾经有很多同志著书撰文来研究这种失败的原因,不少具体问题也被逐步地提了出来,流寇主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大起义,也是在“流”字上表现最突出的农民大起义。在过去的有关史籍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将明末农民起义军称为“流寇”、“流贼”,《明史》中记载农民大起义的部分也叫《流贼传》。 基于这种历史现象,早在四十年前,就有研究者提出了流寇主义的问题,认为在这种长期流动的作战方式之中包含着一种流寇主义的政治路线,其特点是不重视革命根  相似文献   

9.
宦官略论     
宦官,随着帝王制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天下分合不定,皇权时张时驰,宦官亦随之升沉浮降,或专权弄柄,威福海内,或钳制于人,卑躬曲膝。历史告诉我们:宦官一旦大权在握,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往往飞扬跋扈,凌尊欺卑,表现出剥削阶级阴险残忍的本性。他们的活动,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拟就宦官制度的演变,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其作用等几个问题,谈些个人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永恒的母题。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更是人们共通的期盼。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和早他300年的我国元代著名的戏剧家王实甫,他们就是这母题的优秀的吟唱者,虽然,他们相隔三个世纪;尽管,他们语言相异。《罗》剧是莎士比亚创作于1595年的一部充满青春和理想追求的爱情悲剧:比《罗》剧早近300年的《西》剧则是一部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天下夺魁”的“新杂剧”。虽则一悲一喜。二者对剧中主人公命运的关切、颂扬,却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1.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1906年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由同盟会发动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竟然出现了两道大相径庭的檄文,—篇是以龚春台为首的洪门会发布的《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一篇是以姜守旦为首的洪福会发布的《新中国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以下简称“龚檄”、“姜檄”),这实在是辛亥革命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值得注意和研究。 1906年舂,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受同盟会总部派遣回湖南“运动湘军,重整会  相似文献   

13.
漫话宦官     
中学课文中,有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宦官。宦官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这里作些简要介绍。宦官之设,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就有几个著名的宦官,如勃貂(楚)、管苏(晋)、景监(秦)、缪贤(赵)、竖刁(齐)等。宦官又称“侍人”“内侍”“内臣”“内官”“内监”“太监”等。因隋唐时设有管理宫庭内部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其主持官称为内侍监或内侍少监,通例由宦官充任其职,故宦官称为内侍或内监,其中  相似文献   

14.
东汉光武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①。此后,宦官的势力逐渐膨胀,到东汉后期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打击正直的官僚士大夫,重用宦官的子弟、亲属及投靠他们的官僚士大夫,垄断了仕途。这样,大批的太学生和郡县的儒生与正直的官僚士大夫相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对于时政进行品评,在东汉后期掀起了强有力的“清议”之风。如史书中所载:“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 公卿,裁量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介绍     
王守仁(1472—1528),即王阳明,明朝理学家和教育家。弘治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5年得罪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起义“有功”,官至左都御史,封新建伯。在哲学上,他提倡“心学”,称“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个唯心主义哲  相似文献   

16.
宦官是刑余之人 ,不能娶妻生子。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 ,各个朝代都有宦官养子现象 ,但这种收养之风以唐代最为突出。唐代前期 ,朝廷规定宦官不能养子。但此项规定未能严格执行。到德宗之前 ,上层宦官几乎人人都有养子。鉴于这种情况 ,德宗于贞元七年 ( 791 )下了一道诏敕 ,规定宦官“内侍五品以上 ,许养一子 ,仍以同姓者 ,初养日不得过十岁”(《通志·职官略》)。这道诏书虽然对宦官养子作了种种限制 ,如收养者的资格、养子数量、收养范围、收养标准等 ,实际上等于肯定了宦官养子的合法性。故宦官养子之风更盛 ,数目上也大大超过“许养一子”…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对辛亥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本文从孙中山的革命总体部署和滦州起义后清帝迅速退位,论述了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并从5个方面分析了起义业绩长期未得弘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蒋泽洪 《课外阅读》2011,(7):259-260
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9.
元稹早年就痛恨宦官的跋扈,他用职权惩办违制的宦官,用诗歌讽刺宦官的横行,这种活动始终贯穿元稹的一生。他在宦官或者有宦官参与的再三再四的打击下,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贬谪生涯,占到其政治活动时间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就是历来所谓“元稹勾结宦官”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入瓜分共管阶段,清政权将要全面崩溃,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中国掀起,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武装起义势如烈火燎原,不可阻遏。其中著名的起义有“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潮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但在这一系列起义以前,在一九○二年,广州曾发生一次史称“洪全福广州举义”的未遂起义,因“起义在摇篮里被扼杀”,却常为世人所忽视,为一般教材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