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平研究院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机构之一,其“会员制度”与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制度”一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1948年北平研究院第一届90名“会员”的产生过程及会员的年龄、籍贯、学历、任职、去向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进行比较。通过对民国时期学术精英群体的微观社会学考察,理解中国现代学术评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之重要意义,并体察社会使命、学术自由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件盛事,标志着中央研究院国家学院体制的最终完成。金陵大学农学院开中国四年制农业高等教育先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第一届院士农科中并没有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但并不能就此贬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成绩。第一届院士中有多位曾在金陵大学任教过或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都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校友,从选举结果也能解读出教会大学在学术界处于边缘的地位。本文试从第一届院士选举的视角,来考察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发展,也借以透过这个窗口,来探究当时学界的文化生态和学术资源的群落分布。  相似文献   

3.
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由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选举出来的第一届院士,是当时中国科学界和学术领域里的精英,代表当时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水平。其特点是:年纪轻、学历高、出生地集中、就业机构集中、毕业学校集中、出国留学生多、学术成就大。其中绝大多数后来成为共和国的科学院院士,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了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北京大学研究所之创办,为各大学创办研究院所提供了示范性样本;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对大学研究院之性质、组织机构、研究生资格及考试、管理等作了统一规定,使设立大学研究院有了统一参照标准和制度上的保障,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的规范化.在专业研究所尚不发达之时,大学研究院除了具有研究生院这样的培养研究生之功能外,兼有某种专业研究所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特殊功能,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清华国学研究院之学术活动即为较典型之例证.但到1930年代以后,随着专业研究院所的普遍建立,尤其是中央研究院这种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研究院与独立研究院所之间逐渐有了明确分工,不再像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及清华国学研究院那样,以大学研究所而同时兼具多种学术功能.大致说来,大学研究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由教授开设各种研究项目.予大学毕业生以深造机会;独立研究院则主要供给学者以精深研究之地,使其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3年7月5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教授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学术委员会筹备情况。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教育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顾问朱高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顾问贺贤土,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来泉应邀出席会议,并分别就深化职教改革、办出职教特色、职教科研工作、农科教结合和“三农”问题、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教育在近代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并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术界普遍认为应成立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辅助和促进西方教育思想和制度的"中国化"进程。中央研究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关,曾拟设立教育研究所,但始终未能成功。究其根本,经费短缺、对教育研究的认识问题及中央研究院与大学院、教育部的体制关系问题是教育研究所未能设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3,(10):9-11
12人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24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当地时间10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大会选举出新院士52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等7名中国内地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1名香港地区科学家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淑珍(女)、台湾"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道时等4名台湾地区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老师逝世三年多了,我常常怀念他,写一点回忆和感受,以示对老师的缅怀和尊敬。顾老师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他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解放前他历任北京、燕京、师大、中山、社会教育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北平研究院研究员等职。他善于发现和热情培养人才,史学界有很多知名人士得到过他的识拔。解放后,他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积极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周恩来总理曾请他负责校点《资治通  相似文献   

9.
方豪 (1910 -1980 ) ,字杰人 ,笔名茅庐、绝尘、圣老 ,浙江杭县人。我国现代著名史家。 193 8年协助于斌办《益世报》。 1941年起 ,历任浙江、复旦、辅仁、津沽等大学教授 ,兼系主任、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 ,任南京《中央日报》主笔 ,后赴北平主持上智编译馆。 1949年 ,受聘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1969年出任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1974年 ,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5年 ,教宗保禄六世以其功在教会与学术 ,特颁授“名誉主教”加“蒙席”衔。(一 )方豪少年便入修道院 ,攻读拉丁文、法文、神学、哲学 ,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学问…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晚清至今,中国留学生约百万之数。从1948年中国第一批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产生至今。中国共有院士1600多名。中国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杰出代表。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说明:一,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留学运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留学国别和留学规模起伏不定;二,留学生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多反映在科技领域;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普及,中国的留学教育将最终成为不具有任何特殊性的常规教育,归国留学生并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中央研究院的建立及其成就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研究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的建立,是南京国民政府在促进科技现代化上所作的努力之一,它以行政拨款、建立科研机构的方式,集中当时中国科技界精英,在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考古等方面进行攻关,取得了不少世界级水平的成就。中国研究院的科研模式,具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经验,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清华国学研究院从其开办到解散仅有四年,然而,在这名师主授的四年中,清华国学院却创造了近现代大学史上短暂的辉煌.品味这个在我国大学发展史上近乎“神话”的一页,就会发现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得以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实现,首先要归功于《研究院章程》制度设计及其有效执行.《章程》中对学科建设、教学、招生等诸方面独树一帜的规定,对于我国当代大学制度变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隼 《成才之路》2010,(26):I0004-I0004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在广州开幕,诸位科技界人士对中国当下的科教问题发表了看法。数学家丘成桐认为国家能培养出自己的一流学生要远比引进“海归”更重要,批评中国高校的本科生的教育没有搞好,是十年来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名教授偏重科研,“不重本科生的教导”。而美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外院士卓以和则针对科研和一流学生培养方面的评审制度,指出在科研和学术评价中,传统的论资排辈风气、偏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量化要求、急功近利等倾向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自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开设《欧洲文学史》课程并进行相应的著述以降,讲授和建构“外国文学史”就成为中国知识界的重要工作.而“外国文学史”著述作为现代学术制度的产物,原本是高难度的专业工作,需有出色的外语能力和文学史训练.对于现代学术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而言,这种学术行为本该是冷清的.但一些著名文化人物积极著述外国文学史,以图直接促使中国读者更快捷地了解世界,从而使外国文学史著述在1917-1950年代盛极一时,只有抗战岁月的一些专业学者,参与其中,并深知外国文学史著述之艰难,才使这一工作有所降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院士、研究员庞金海同志长期研悟传统书画艺理,其新著《老年学书画杂谈》正式出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剑杰教授为本书作序;徐悲鸿大师的嫡传弟子和助教、金陵画坛著名老画家、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充分挖掘家乡地域资源,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之初专门制定了《“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章程》,并选举产生多名小院士,组成了研究院核心研究组。随后,“红色信使  相似文献   

17.
陈垣(1988~1971),字援庵,历史学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清末秀才。1910年毕业于广东光华医学院,留校任教。曾与人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宣传反封建思想。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此后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故宫图书馆馆长,北平研究院特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袁昌英(1894--1973),字兰子、兰紫,笔名杨袁昌英、昌英等。湖南醴陵人。现代作家、学者。早年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1916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1921年毕业,是我国第一位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的女性。同年,返回中国,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书。192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深造。两年后,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9年,开始执教于武汉大学,与凌叔华、苏雪林并称为“珞珈三女杰”。20世纪40年代,曾任国大代表和三青团一届中央评议员。1949年后,曾三次参加武汉市文代会。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9.
《青苹果(高中版)》2009,(7):F0002-F0002
戴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MBA在读。应邀担任第一二届安徽省“十佳青年书法家”、安徽省青少年书法展、安徽省现代篆刻展、西泠印社“中国印”华东选区第六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安徽选区、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审委员。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在大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近代高教史的遗产,对当前教授组织参与大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教授治校制度以及教授会这一“教授治校”的基础性组织,总结了其组织特征;简要分析了当前大学教授委员会的实施现状;并对历史与当下两种教授会制度做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